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及制造标准管壳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广的类型。(设计制造遵循标准:国外 TEMA ASME 国内 GB151、GB150)
换热器封头选取原则1、管壳侧是否需要清洗;2、是否需要移动管束;3、
立式管壳式换热器定制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及制造标准管壳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广的类型。(设计制造遵循标准:国外 TEMA ASME 国内 GB151、GB150)
换热器封头选取原则1、管壳侧是否需要清洗;2、是否需要移动管束;3、是否需要考虑热膨胀;前封头类型:A、B、C、D、N后封头类型:L、M、N、P、S、T、W后封头又分为固定式、浮头式以及U型管,相对于固定式,浮头式造价更高、需要更大的壳径、低的换热效果(由于泄漏流C的存在),优点则是一端具有自由度可以处理好热膨胀问题。
管壳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设备。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流动横截面比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的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可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应用非常广的类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控制参数有加热面积,水流量,换热量,热媒参数等。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制,管板,折流板(挡板),以及头和其他组件组成。大多圆柱形壳体,该壳体配备有管制,管制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热和管内的两个流体A的流动的冷的热交流,被称为管流体;在另一个外管中流动,被称为壳侧流体。为了提高管外热通报率的流体,典型地安装在壳体内的多个挡板。快门速度可进步壳侧流体,迫使从所述预定的多个次流体通过管制横向于加强流体紊流的程度。传热管在管板可以被陈列成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等边三角形陈列更紧凑,高度外部流体紊流管,一个大的传热系数的正方形节距外管,以便利清洗用于流体的容易结垢。
型。
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其结构简单、坚固,制造容易,资料范围广泛,处置能力可以很大,适应性强。但在传热效率、设备的紧凑性、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消耗量方面,还稍次于各种板式冷凝器。这种冷凝器通常包括固定管板式、U形管式和浮头式三种。列管式冷凝器主要由外壳、管板又称花板管束、顶盖又称封头等部件构成。
圆形外壳内装入平行管束,管式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法一般采用焊接法或胀管法。装有进口或出口管的顶盖用螺钉与外壳两端法兰相连,顶盖与管板之间构成流体的分配室。 列管冷凝器 进行热交换时,冷却水由顶盖的连接管进入,管内流动,这条路径称为管程;有害蒸气在管束与壳体之间的空隙内流动,这条路径称为壳程;管束的外表积就是传热面积。冷凝回收不论是对饱和蒸气的冷凝还是对含不凝气的冷凝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在卧式冷凝器的壳程冷凝,因为无论从传热、压力降及清扫方面都比较合理。
其实很多客户只知道翅片管式换热器,但其到底有哪些好处优势,并不了解。那么相比其他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有什么优势?
1.传热指数高,是因为不同的波纹板倒置形成复杂的流道,使液体在波纹板之间的流道中表现出旋转三维流动性,在低流阻下(一般Re=50~200)能引起流场,所以传热指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2.大部分平均温差大,尾部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液体分别在管侧和壳侧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大多较小,而翅片管式换热器多为顺流或逆流流动法,其修正系数一般在0.95左右。此外,翅片管式换热器中冷热液体的流动性与换热面平行,没有侧流,从而促进了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发展。
3.占地面积小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企业体积内的总换热面积是管壳式换热器的2~5倍,不同于因学科需要而需要嵌入和取出的维修场地,从而完成同样的换热。翅片管式换热器约占管壳式换热器的1/5~1/8。
4.很容易改变总换热面积或台阶组成。如果升高或降低多个板,总换热面积可以升高或降低;通过改变板的顺序或更换多块板,可以达到规定的台阶组成,可以集成新的传热工况,但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传热面积基本不可能增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