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区建设的具体要求: 有用水管理制度和机构。 有用水记录和统计。用水巡查和检测。绿化、喷泉等景 观用水采用循环用水或雨水回收利用。 有用水管网图、经常 进行节水宣传并取得良好效果。居民生活用水户安表率、节水型水使用率、节水型便器水箱使用率达到 。卫生器具、设备漏水率小于 2% 。公共用水水表计量率达到 95%以上。社区人均用水量不高于城镇生活用水定额( 试行) 的指
节水型单位创建
节水型社区建设的具体要求: 有用水管理制度和机构。 有用水记录和统计。用水巡查和检测。绿化、喷泉等景 观用水采用循环用水或雨水回收利用。 有用水管网图、经常 进行节水宣传并取得良好效果。居民生活用水户安表率、节水型水使用率、节水型便器水箱使用率达到 。卫生器具、设备漏水率小于 2% 。公共用水水表计量率达到 95%以上。社区人均用水量不高于城镇生活用水定额( 试行) 的指标水平。社区景观及绿化用水优先 使用回用水; 绿化用水量标准不超过生态用 水定额 标准。 鼓励性指标:社区再生水利用率从没有到逐步提高利用 率。社区公共设施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关键是要做好水资源论证制度。严密的论证工作会有效地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各方面的管理,实现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能够利用、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论证是根据节约型社会建设相关政策、以及当地水利水电发展规划、水功能区管理要求,采用水文比拟法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年径流计算、设计径流月分配等,对建设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可靠性与可行性,取水与退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它取水户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
节约型社会建设同时指依据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综合规划以及水资源专项规划,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取水、用水、退水的合理性以及对水环境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活动。 我国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产业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论证法规。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取用水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用水指标,并根据用水指标的特性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用水的合理性:
1.1杜宇跨流域调水工程,应定量计算工程主要供水对象的用水指标,定性说明调入区用水量的合理性。
1.2对于水力发电工程,应定量计算工程下泄流量、减水河段长度等指标,分析下泄流量的合理性。
1.3对于供水工程,应根据供水对象按照确定用水指标,并定性分析节水设备(器具)、节水工艺等的使用情况
1.4对于灌溉工程,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定量计算灌溉定额、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定性分析灌溉方式的合理性。
1.5对于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应分析计算主要功能的用水指标。
1.6对于船闸、论证等级为三级的水利发电工程以及改善生态的闸坝工程等,可简化用水合理性分析内容。
节水型社会创建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覆盖、无缝隙、科学化的系统治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生态优先、转型发展”主题,突出绿色发展,加大“散乱污”治理力度,坚决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产能。积极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工作,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进节水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用水计划,加大地下水资源管理力度,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提标扩面系列工程、再生水利用项目、城乡供排水管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户户通”、农村旱厕改造等重点工程,管网漏失率控制在 10% 以内,再生水利用率逐年提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以业定价,以质定价,以量定价,促进水资源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