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节能管理,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审查
加强用能节能管理。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供应能源、无约束使用能源的现象。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落实目标责任,实行
能源计量审查
加强节能管理,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审查
加强用能节能管理。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供应能源、无约束使用能源的现象。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从严控制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新建燃煤火电机组。
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快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进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告考核结果。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企业要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管,争当行业节能减排的。
开展能源审计的形式能源计量审查
能源审计的作用:一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展能源审计可帮助用能单位及时分析掌握本单位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能源审计的本质在于降低能耗、提升能效,带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二是提升能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开展能源审计,使管理层准确分析自身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水平,更好地指导日常的节能管理,合理配置能源。三是促进能源管理信息化、节省工作量。能源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能源审计,可准确反映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统计情况,保证用能单位采取措施,开发适用的能源管理系统,减人提质增效,降低管理成本。
能源审计根据委托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受委托。省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能源消费状况,结合年度节能工作,制订能源审计计划,下达给有关用能单位并委托有资质的能源审计机构组织实施。二是受用能单位委托。能源审计机构与用能单位签订能源审计协议(或合同),确定工作目标和内容,约定时间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或者是用能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需要,主动邀请能源审计机构对其进行能源审计。
建筑能源审计
针对目前绿色建筑体验感和获得感总体较弱,绿色建筑项目较少,特别是“居住建筑基本为,而工业建筑更是尚未要求实施绿色建设”的现状,此次将建设标准,根据我国绿色建筑由低至高分为一、二和三3个级,拟新规定“特区内新出让土地上的新建建筑,全部按照不现行一进行建设;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不现行二进行建设;工业建筑全部按照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而对于基础设施陈旧或不齐备、环境脏乱差、公共建筑能耗高的老旧住宅小区,则在完善对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耗限额管理、碳排放核查等主要环节的制度设计基础上,对高消耗高排放的按照首年能源审计、次年强制节能改造分阶段推进,同时性提出建筑内部能耗公示制度,强化建筑末端的节能管理。经评估不符合相应绿色建筑标准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和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将优先纳入绿色化改造计划。
加强重点单位能源审计工作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管理,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及时将年度能耗总量和能效水平“双控”目标分解下达“千家”企业;推进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目前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自动化采集暨能源信息管控系统项目已投入使用;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诊断活动,推动节能服务进企业。依法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完成了对19家企业的工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对3家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进行能效专项监察;开展能效达标对标,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能效达标对标活动,将能效达标对标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市县、重点用能单位年度节能考核;积极鼓励企业申报能效“”。
围绕提升节能精细化管理水平,组织144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开展“百千万”重点用能单位行动,建成市级节能监测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做好重点用能单位日常管理,组织推进全市219家重点用能单位完成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评选了大剧院等44家单位为市级能效“”。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