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以来,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的规模不断扩大,装备现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2004年初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到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km,其中客运专线将达到1.2万km。这标志着铁路建设新高潮的到来。这一轮的铁建设高潮,规模大、标准高、速度快,对线路设备、四电、移动设备等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轨道直接承受机车辆
24KG轨道扣板
自2003年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以来,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的规模不断扩大,装备现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2004年初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到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km,其中客运专线将达到1.2万km。这标志着铁路建设新高潮的到来。这一轮的铁建设高潮,规模大、标准高、速度快,对线路设备、四电、移动设备等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轨道直接承受机车辆轮对的作用力,对运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件虽小,但牵涉到整个轨道工程的稳定性和弹性。因此,扣件在轨道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运输安全的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它的技术质量要求同样也非常高。
我国铁路自20世纪50年代末使用钢筋混凝土枕以来,相配套的钢轨扣件的研发生产也随之展开。首先入使用的是70型扣板式扣件,这种扣件便于生产和安装,扣着力强,但弹性差、可调性差。80年发使用的弹条扣件,解决了弹性差的问题,但可调性差的问题仍然存在。扣板式扣件和弹条扣件的适应速度较低,速度250km/h及以上的铁路客运专线所需要钢轨扣件,我国目前仍然没有成熟、的产品。
我国是木材十分匮乏的,而铁路木枕耗费大量的木材。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木枕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铁路建设的需要。因此早在1953年我国便开始进行钢筋混凝土轨枕和配套扣件的研究。经过不断的改进,逐步形成了我国自成系统、用于不同环境的混凝土枕钢轨扣件。由有砟轨道维修工作量大,在长大隧道内线路维修困难,我国从1956年开始进行包括混凝土道床在内的新型轨下基础的研究,并从1965年开始,先后在成昆线、京原线、丰沙线、太焦线、枝柳线京通线和南疆线等长度超过1km的隧道内和少数混凝土梁上铺设整体道床(混凝土道床)轨道。后来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发了可用于无砟无枕混凝土梁上和长大隧道无砟轨道扣件。在收国外同行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用于高速铁路的钢轨扣件。
螺栓扣板式扣件,1957年11月在京门线进行了钢筋混凝土轨枕铺设试验,共铺设了966根双杆式混凝土轨枕,配套的扣件的螺栓扣板式扣件。设计时,参考了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扣件,在轨枕中预设了卡板,扣件组装时使T形螺栓的头部穿过轨枕的预留孔和卡板的长方孔并旋转90°,使T形螺栓的头部被卡板卡住然后装上扣板、弹簧垫圈并紧固螺母,使扣板扣压轨底。螺栓扣板式扣件容易组装和拆卸,但一旦卡板活动或损坏,就难以修理和更换,此外由于列车运行时的振动引起螺母松动,当螺栓下垂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发生转动,致使螺栓从卡板中脱出,影响行车安全,因此该扣件没有大量推广使用。

弹条I型调高扣件和弹片I型调高扣件,在使用宽轨枕的地段和东北冬天容易发生冻害的地段,由于不能通过道床捣固作业来调整钢轨的高低需要有比弹条I型扣件调整钢轨高低的能力更大的扣件,由此研发了60kg/m钢轨用弹条I型调高扣件及50kg/m钢轨和43kg/m钢轨用弹片I型调高扣件。弹条I型调高件采用弹条I型扣件的A型弹条扣压钢轨,采用铸造轨距挡板和酰胺6挡板座来保持和调整轨距,轨距调整量为-8~+12m,钢轨高低调整量20mm。1983年12月,弹条I型调高扣在津浦线混凝土轨枕地段和京秦线宽轨枕地段进行了铺设运营试验,1985年10月通过了技术鉴定,并于1987年列入铁道行业标准。
与50kg/m钢轨和43kg/m钢轨配用的弹片型调高扣件的研制 开始于1980年,同年年底完成室内试验后,1981年3月开始试生产。该扣件采用类似弹条I型调高扣件的铸造轨距挡板和挡板座,用补强弹片降低主弹片的工作应力。50kg/m钢轨用和43kg/m钢轨用弹片I型调高扣件轨距调整量分别为-8~+16mm和-8~+18mm,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