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家庭用于蒸、煮、卤、酱和凉拌菜的复合调味品和单一调味料很多。但是用于食品加工的复合调味料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比如,河北大厂县的凯馨豆制品厂生产的方便豆腐丝产品很好,但其加工用的调料是用十几种香辛料经大锅熬制而成的,很难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产量不能保证,尤其是对于成品缺乏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又如,在日本新神户一超市销售的盒装豆腐由于在包装中搭配了一种
香肠调料OEM
目前,家庭用于蒸、煮、卤、酱和凉拌菜的复合调味品和单一调味料很多。但是用于食品加工的复合调味料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比如,河北大厂县的凯馨豆制品厂生产的方便豆腐丝产品很好,但其加工用的调料是用十几种香辛料经大锅熬制而成的,很难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产量不能保证,尤其是对于成品缺乏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又如,在日本新神户一超市销售的盒装豆腐由于在包装中搭配了一种调味料,同样产品的价格增长了40%,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单一香辛料调味品的开发,还要研究系列调味品的开发及深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又如辣椒在我国属于资源丰富的品种,很多地区都有种植。调味品市场的“激烈”是指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包括新产品开发的竞争、产品包装的竞争、市场份额的竞争以及广告宣传的竞争。但目前的主导产品还是辣椒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不仅要开发市场需要的经济调味品,还应该向辣椒的深加工发展,如辣椒籽油、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椒天然防腐剂及天然抗1氧化物等产品。
调味品的质量鉴别
1. 酱油的质量鉴别
酱油中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糖,是具有特殊风味的棕褐色(亦有固体)调味品。进行酱油的质量鉴别时,先观察其色泽与体态,然后嗅其味和试尝其滋味。
良质酱油:呈棕褐色或红褐色(白色酱油除外),色泽鲜艳,有光泽。澄清液体,无霉花浮膜,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无沉淀,浓度适中。具有酱香或酯香等特有的芳香味,无其他不良气味。用舌头品尝,味道鲜美适口而醇厚,柔和味长,咸甜适口,无异味。
次质酱油:色泽暗黑,无光泽,微有浑浊或有少量沉淀,酱香或酯的味较平淡。
劣质酱油:酱油色泽发乌,灰暗无光泽,浑浊,表面有浮膜或灰白色小斑点,酱油不透明,附着力差,无酱香和酯香味或气味平淡,并有焦糊、酸败、发霉的不良气味。
酱油在
作为调味品时的作用:酱油中所含食1盐能起调味与防腐作用;所含的多种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所含的多种酯类、醇类能增加食品香味;其自然生成的色素对食品有良好的着色作用。此外,在发酵产品等制品中,还有促进熟发酵的良好作用。
烧煮食物时,加调味品的时间,对食物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也有关系。食物中的蛋白质本身具有胶体的性质,遇氯化钠等强电解质,会发生凝聚作用。例如:豆浆中加入食1盐,它就会凝聚,成为豆腐脑,在煮豆、烧肉时,如果加盐过早,一方面汤中有了盐分, 水分难以渗透到豆类或肉里去;山西的'大红袍'被公认为是花椒中的上品,几乎无籽、香气浓郁、口感舒适、色泽艳丽,堪称'99椒'(皮与籽的比例)。另一方面食1盐使豆或肉里蛋白质凝聚,变硬。这两方面都使豆或肉不易煮烂,当然也不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
蒜头、食1盐防治鱼类的肠1炎、竖鳞病。
鱼类的肠1炎病是指人们常说的四大病之一。病鱼肛1门红1肿,离群独动缓慢,不吃食、鱼体发黑。剖开鱼体,肠壁充血发炎无食物,呈红色或紫红色。发病多以草、青鱼为主。4-10月为流行季节。竖鳞病也称“竖立病”,病鱼鳞片向外引张开、竖起来像松球一样、并有烂鳍、鳍条基部充血、腹部有时膨大等症状。此病常见于鲤、鲫鱼及观赏性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流行于水温20-25℃时,病鱼死1亡快,且死1亡率高。从更高的发展空间、消费者较高的认知接受程度及较快的行业增长速度可以判断,目前的调味品市场正处于新的成长期。上述两种病均可用蒜头、食1盐防治。具体方法:
①防治肠1炎病。每50公斤草、青鱼种,一种方法:用大蒜头半斤加2两食1盐拌2公斤饲料,混合投喂连续3-6天。第二种方法:用韭菜5公斤切碎加2两食1盐充分搅拌,然后投入食台上连喂3-6天。
②防治竖鳞病。每50公斤清水加入捣烂的蒜头半斤,给病鱼浸洗数次,每次5-10分钟。或用2%的食1盐水与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分钟。或单独用3%的食1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③防治其它鱼病。调味料香精的相关工艺风味是食品的灵1魂,在、冷冻食品、汤料、等食品的风味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用3%-4%的食1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或用0.5%-0.6%浓度的食1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对各类鱼的水霉、鳃霉等病均有良好的治效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