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爬阻力。同直结8型扣件一样,用扭力矩60Nm紧固螺栓拧紧弹片扣压件,当对钢轨纵向加载至3.0kN时开始滑动,则钢轨抗爬阻力为3.0kN,满足设计目标值。另外,防振垫板沿钢轨纵向方向的纵向水平刚度约为4MN/m。
钢轨小返角和轨头横向位移。根据对减振扣件的静态斜角载何试验,在设计荷载作用下,钢轨小返角和轨头横向位移分别为0.0307rad和6.1mm,与理论计算值比,分别
QU70轨道扣板
抗爬阻力。同直结8型扣件一样,用扭力矩60Nm紧固螺栓拧紧弹片扣压件,当对钢轨纵向加载至3.0kN时开始滑动,则钢轨抗爬阻力为3.0kN,满足设计目标值。另外,防振垫板沿钢轨纵向方向的纵向水平刚度约为4MN/m。
钢轨小返角和轨头横向位移。根据对减振扣件的静态斜角载何试验,在设计荷载作用下,钢轨小返角和轨头横向位移分别为0.0307rad和6.1mm,与理论计算值比,分别约大35%和30%。
胶垫耐久性。通过对扣件的静动态验,在偶发和平时大荷载反复作用10°次后,经检测均未发橡胶垫板表面和粘结部分有裂纹和剥离等异常现象,防振垫板厚度约有10%的变形,但其物性却没有变化。
绝缘性能。根据对干燥时、降雨时和污损时对扣件绝缘电阻的试验,两组扣件的左右两股钢轨间的绝电阻为10k2,充分满足新干线目标值0.35s/km(相当于两轨绝缘电阻5k2)的要求。
当前,这种减振扣件已试铺在既有线的直线和缓和曲线区间,经改进后,计划在新干线上试铺。
进入21世纪后,铁路发展迅速,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十二五”末,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9万公里,位居。铁路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确,即客车速度越来越快,货车轴重越来越大,这些变化对轨道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钢轨扣件是联结钢轨与支承结构的重要部件。通过扣件,钢轨被牢牢地固定在轨枕或轨道板上。它具有保持和调整轨距和轨向、提供弹性和电绝缘等功能,从而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和旅客乘坐舒适度。作为轨道部件重要组成部分的扣件具有与铁路发展同样的历程,从初的木枕道钉扣件到混凝土枕弹性扣件,再到重载扣件和高速扣件,每一次都是铁路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设计理论、新型材料、制作水平和实验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
1966年,德国铺设了HM型扣件3(图2-1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HM型扣件以e形SKLI弹条扣压钢轨(故又称SKLI型扣件),以轧制的轨距挡板和工程塑料挡板座保持轨距,以螺旋道钉和塑料套管紧固弹条,扣件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弹条的扣压力为11kN,弹程达12mm当扣件要预组装在轨枕上时,由于弹条中肢较短,受螺旋道钉限制,在工厂预组装时不能将弹条的跟端放到轨枕挡肩上,只好将弹条转180°将弹条的扣压端放置在轨枕挡肩上,而将弹条的跟HM型(SKLI型)扣件端放置在轨距挡板前端的肋墙上。在正常组装时须将弹条转180°,使弹条前端扣压钢轨,弹条后端放置在轨距挡板后端的凹槽中,这样给弹条的安装作业带来了麻烦。为此,20世纪80年代末,又将扣件作了重大改进,采用了SKL14弹条扣压钢轨,并采用工程塑料制造轨距挡板,取消了轨距挡板座,称SKL14型扣件。与原SKLI型弹条不同,SKL14弹条中肢加长,中肢后部收窄。扣件预组装时,可将弹条两侧肢前端放置在轨距挡板前端的肋墙上,而将弹条的跟端放在混凝土枕的挡肩上。正常组装时只需将弹条前移,将弹条跟端放置在轨距挡板后端的凹槽中便可,简化了现场组装工作。由于弹条中段后端收窄,弹条也不能往钢轨方向退出。
S
弹条I型调高扣件和弹片I型调高扣件,在使用宽轨枕的地段和东北冬天容易发生冻害的地段,由于不能通过道床捣固作业来调整钢轨的高低需要有比弹条I型扣件调整钢轨高低的能力更大的扣件,由此研发了60kg/m钢轨用弹条I型调高扣件及50kg/m钢轨和43kg/m钢轨用弹片I型调高扣件。弹条I型调高件采用弹条I型扣件的A型弹条扣压钢轨,采用铸造轨距挡板和酰胺6挡板座来保持和调整轨距,轨距调整量为-8~+12m,钢轨高低调整量20mm。1983年12月,弹条I型调高扣在津浦线混凝土轨枕地段和京秦线宽轨枕地段进行了铺设运营试验,1985年10月通过了技术鉴定,并于1987年列入铁道行业标准。
与50kg/m钢轨和43kg/m钢轨配用的弹片型调高扣件的研制 开始于1980年,同年年底完成室内试验后,1981年3月开始试生产。该扣件采用类似弹条I型调高扣件的铸造轨距挡板和挡板座,用补强弹片降低主弹片的工作应力。50kg/m钢轨用和43kg/m钢轨用弹片I型调高扣件轨距调整量分别为-8~+16mm和-8~+18mm,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