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在纺制阻燃纤维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纤维缠绕罗拉、胶辊,静电现象严重等问题.出现这一问 题的原因与纤维的表面摩擦性能和静电性能密切相关.刘晓艳[2]等曾对纤维的摩擦性能做过研究,徐 磊[3]、邓玉美[4]等对纤维的静电性能做过研究,但对阻燃纤维经抗静电剂处理之后,纤维的摩擦和静电性能 的变化情况还未做过全的研究.
抗静电剂在轻质油品中的应用进展
对环保
地坪漆抗静电剂工艺
目前,我国在纺制阻燃纤维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纤维缠绕罗拉、胶辊,静电现象严重等问题.出现这一问 题的原因与纤维的表面摩擦性能和静电性能密切相关.刘晓艳[2]等曾对纤维的摩擦性能做过研究,徐 磊[3]、邓玉美[4]等对纤维的静电性能做过研究,但对阻燃纤维经抗静电剂处理之后,纤维的摩擦和静电性能 的变化情况还未做过全的研究.
抗静电剂在轻质油品中的应用进展
对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欧美等发达对石油产品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合成纤维由于本身的疏水性、结晶度高等特性易产生静电,而天然纤维及蛋白质纤维含湿较高,一般情况下对静电不敏感,相对湿度大于50%时,蛋白质纤维是低静电物质。尤其对于油品中硫含量的要求近乎苛刻,欧洲正在向10ppm的目标靠近,北美的目标是平均30ppm。从的发展趋势来看,包括在内的亚洲也都在向欧洲标准靠拢。在提升汽、柴油产量的过程中,加氢脱硫势在必行。但加氢过程不但能脱硫,同时也除去了极性化合物,而这些正是天然的“抗静电剂”。已经证明燃料经过脱硫工艺处理后,电导率下降非常明显(英国石油协会2000年风险评估报告显示:低硫燃料的静电起火风险可能会高十至三十倍)。为消除因电导率降低而带来的事故隐患,在油品中加入抗静电剂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这类抗静电剂分子本身不带电荷而且极性很小。近年来,双亲水性高分子型永抗静电剂的开发研制工作进展较快,并已部分实现商品化。通常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具有一个较长的亲油基,与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毒性低,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热稳定性,是合成材料理想的内部抗静电剂。主要有聚乙二醇酯或醚类、多元醇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脂肪胺乙氧基醚等化合物。
根据电荷状态,性抗静电剂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抗静电能力依次减小。及其衍生物的共聚物研究早,也是目前商品化的主要品种,已广泛应用的有:聚(PEO),聚醚酯酰胺及聚醚酯酰(PEEA)等。
塑料都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这是因为它的分子链大多由共价健构成,既不能电离也难以传递自由电子,因此一旦在摩擦过程中因电子得失而带电以后根难通过传导而消失,这就是塑料容易带静电的原因。在国外,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发展很快,尤其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无论是抗静电剂的生产和销售均居世界前列。
当物体的表面电阻大于10的13次方欧姆时就无抗静电能力(塑料制品大多在10的15次方欧姆以上),而小于10的10次方欧姆时却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所以为了降低塑料制品表面的电阻值,必须添加某种助剂,这就是抗静电剂的功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