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架质量应合乎下列请求:
1.手工切割的切割线与号料线的误差不大于2毫米,半主动切割不大于1.5毫米;
2.切口端面不垂直度不大于工件厚度的百分之十,且不大于2毫米。
3.支吊架的螺栓孔,软件钻床大概手电钻加工,不得软件痒焰割孔。孔的加工误差不得跨越其解放小吏。
4.抗震支吊架的卡环(U型卡)软件扁用钢弯制而成,圆弧片面应当滑腻、匀称,尺寸应当和管子外径合乎合。
抗震支吊架配件
抗震支架质量应合乎下列请求:
1.手工切割的切割线与号料线的误差不大于2毫米,半主动切割不大于1.5毫米;
2.切口端面不垂直度不大于工件厚度的百分之十,且不大于2毫米。
3.支吊架的螺栓孔,软件钻床大概手电钻加工,不得软件痒焰割孔。孔的加工误差不得跨越其解放小吏。
4.抗震支吊架的卡环(U型卡)软件扁用钢弯制而成,圆弧片面应当滑腻、匀称,尺寸应当和管子外径合乎合。
5.滑动或转动支吊架的滑到加工后,应当采取护卫错失,防备划伤大概碰损。
6.抗震支吊架应当根据计划请求来建造,其组装的尺寸误差不可以大于3毫米。
7.抗震支吊架的角焊缝应当焊肉丰满,过分调皮,焊脚高度应当不薄件厚度的1.5倍。焊接变形需求举行改正。
8.建造合格的抗震支吊架,应当涂刷防锈漆和标志,而且妥帖的保存。合金钢支吊架应当有响应的材质标志,而且单独寄放。

抗震支架安装规范和要求
1、对位于抗震支架设防烈度为6的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机电工程设施,可不作抗震计算。
2、如果室内给水、热水、消防管的直径,需要设置大于或等于DN65、抗震支架应设置在与8章的要求一致时,悬吊固定。
3、机电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对于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应注意其强烈振动对连接件的影响,并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4、8度、9度以上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垂直管应采取线性长度大于50m的抗振措施,当直线长度超过100m时应采取抗振措施。
5、建筑物在8度、9度范围内的水泵及其他设备应配置防振基础,并应固定在固定位置上,并计算和确定限位装置。
6、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文库
7、管道不得穿越抗震缝。跨越时,应在抗震接头两侧安装柔性管接头,或在抗震接头处设置"门"弯或伸缩缝。
8、锅炉房、冷却机、横向和纵向支撑管的传热站应可靠,蒸汽水管共用或直径300毫米或以上的单宜使用门式汽水管道架;矩形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0.38 m2,直径大于或等于0.70米的风道可用作抗震水蒸汽,设置和汽水管道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9、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10、防烟风道、事故通风管道及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条(强)气的一部分:
11、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大间距为12m,纵向大间距为24m。
12、用不小于25mm应设计为抗震设计的一个内部直径的管道;
13、燃气管道通过隔离层时,应设置阀门和关闭阀,设置传感器、传感器和截止阀联锁装置。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
一切抗震支吊架应和布局主体靠得住衔接,当管道穿梭修建沉降缝时应斟酌不均匀沉降的影响。7、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大间距为12m,纵向大间距为24m。8、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 向大间距为6m,纵向大间距为12m。9、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持大计划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持大计划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10、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持大计划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持大计划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门型抗震加固节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型抗震加固节点至少需要一个侧向抗震支撑或两个纵向抗震支撑;
(2)同一承重吊架悬挂多层门型吊架,根据需要对承重吊架分别独立加固并设置抗震斜撑;
(3)门型抗震加固节点侧向及纵向斜撑应安装在上层横梁或承重吊架连接处;
(4)当管道上的附件重量质量超过25kg且与管道采用刚性连接时,或附件质量为9kg~25kg 且与管道采用柔性连接时,必须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撑。
8、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加固节点,当两个纵向抗震加固节点距离超过大设计间距时,应按要求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加固节点。
9、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间允许纵向偏移,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超过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线槽不得超过其宽度的两倍。
10、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 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加固节点。若斜撑直接作用于管道,其可作为另一侧管道的纵向抗震加固节点。
11、当水平管线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线距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超过150mm 应设置抗震支撑。
12、所有抗震加固节点必须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线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沉降位移。
13、沿墙敷设管线当设有入墙的托架且管卡能紧固管道四周时,可将其作为一个侧向抗震支撑。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