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瓶的贮存安全及防护用品管理
液瓶的贮存安全7.1.1气瓶不应露天存放,也不应使用、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应贮存在库房内。7.1.2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应分开放置,不应与其他气瓶混放,不应同室存放其他危险物品。7.1.3重瓶存放期不应超过三个月。7.1.4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应超过两层。8.1液瓶的运输安全
氯气气化撬
液瓶的贮存安全及防护用品管理
液瓶的贮存安全7.1.1气瓶不应露天存放,也不应使用、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应贮存在库房内。7.1.2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应分开放置,不应与其他气瓶混放,不应同室存放其他危险物品。7.1.3重瓶存放期不应超过三个月。7.1.4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应超过两层。8.1液瓶的运输安全8.1.1气瓶装卸、搬运时,应戴好瓶帽、防震圈,不应撞击。8.1.2充装量为50kg的气瓶装卸时,应用橡胶板衬垫,用手推车搬运时,应加以固定。8.1.3充装量为100kg、500kg和1000kg的气瓶装卸时,应采用起重机械,起重量应大于重瓶重量的一倍以上,并挂钩牢固。不应使用叉车装卸。8.1.4夜间装卸时,场地应有足够的照明。9急救和防护用品的管理9.1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定期更换。防护用品放置位置应便于作业人员使用。9.2若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立即就医。
废处理处置规范4.1.8
废处理处置规范4.1.8.1氯生产、使用企业应设置事故氯吸收(塔)装置,在有可能出现泄漏的装置区域,安装与吸收装置连接设施。吸入端采用非金属塑料弹性软管,并可移动,非金属塑料弹性软管的长度、直径大小与数量应根据可能泄漏的量和泄漏点位置确定,保证泄漏的及时被导入吸收装置。4.1.8.2设备应具备自动切换备用电源和24h连续运行的能力,并与系统主要设备动力电紧急停车系统连锁控制。4.1.8.3应满足紧急情况下的系统事故氯吸收处理能力,吸收液循环槽具备切换、备用和配液的条件,保证设备有效运行。4.1.8.4液碱储槽配备保温措施,应具备自控调节阀,与碱循环槽进行液位连锁控制,保证有足够的碱液供应;循环泵应配备用泵;大型吸收塔无害化气体放空管高度不应小于25m,并应高于现场建筑物或设备高度2m以上,不应无序排放。4.1.8.5所有生产和使用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捕消器,用于处理小规模的泄漏。4.4.1氯吸收装置设计吸收能力应保证至少具备处理30min生产装置满负荷运行产出的能力。系统整体应设计合理,能充分提高吸收效率。4.4.2废处理系统应配备自动控制系统,具备完善的模拟量控制、自控、连锁、报警、保护等功能,设集中和现场两种控制方式。4.4.3关键工艺参数应能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并能够集中监控。4.4.4当存在微量泄漏时,预警系统应启动,发出声光报警,提醒有关人员。4.4.5吸氯装置泄漏报警系统在泄漏的含量达到报警限额时,应能正确、瞬时声光报警,并能迅速启动吸氯装置工作。
气化器有什么作用液态气体
气化器有什么作用?液态气体在气化器中加热直到气化(变成气体)的设备。简单的说,就是冰冷的液态气体通过“引引气化器”之后就变成气态的气体了。目前,各行业使用液化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普遍存在安全隐患或不足,所以使用到气化器的作用是:气化器1、钢瓶分散直接供气,钢瓶摆放混乱,钢瓶摆放量多,火灾危险性大,使用气化器可集中供气,减少钢瓶摆放数量。2、中高压燃气管采用非燃气管件(镀锌管件)连接使用,漏点多。3、采用非燃气阀门及其它非燃气设备,事故隐患多。4、存放钢瓶的瓶组间安全距离不够,通风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5、操作人员缺乏燃气安全使用相关知识,易由于操作失误引起事故。6、气化器及配件使用时间太长,腐蚀严重。7、没有定期对设备、管道、接口进行安全检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