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压力容器操作要点
1、换热容器的操作要点
(1)熟悉、掌握(冷)热载体的性质,这对安全操作换热容器十分重要。目前常见的热载体主要有热水、蒸汽、碳氢化合物、熔盐、熔融金属、烟道气等。
(2)热交换器内流体介质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流速。流速高提议提高传热系数,还可以减少结垢和防止造成局部过热或影响传热。
(3)防止结疤、结炭。由于一些热载体或介质
压力容器厂家
常见压力容器操作要点
1、换热容器的操作要点
(1)熟悉、掌握(冷)热载体的性质,这对安全操作换热容器十分重要。目前常见的热载体主要有热水、蒸汽、碳氢化合物、熔盐、熔融金属、烟道气等。
(2)热交换器内流体介质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流速。流速高提议提高传热系数,还可以减少结垢和防止造成局部过热或影响传热。
(3)防止结疤、结炭。由于一些热载体或介质易结疤、结炭,不仅影响热传效果,物料炭化还会引起钢板软化造成事故。所以,除正确选用热载体外,还要严格控制温度,尽量减少结疤、结炭:对易结疤、结炭的换热容器要定期清理。
(4)定期排放不凝性气体、油污等,以免影响换热效果或造成堵塞。
(5)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操作指标。
2、反映容器操作要点
1)熟悉并掌握容器内介质的特性、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工艺特点。这是确保反应容器安全操作的基础。
2)运行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工艺参数主要指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流速、物料配比等。
(1)严格控制温度:物料反应一般需适当的温度超温可能造成系统容器超压而造成事故的发生;温度下降可能造成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当温度恢复正常时,因未反应的物料过多,会发生剧烈反应;常见压力容器操作要点1、换热容器的操作要点(1)熟悉、掌握(冷)热载体的性质,这对安全操作换热容器十分重要。也可因温度下降使物料,造成管路堵塞,湖管路,容器内为介质时则会因泄漏导致火灾事故。
控制反映温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反应热。根据物料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及时的给反应系统中移去或加入一定的热量,保证反应稳定进行。
2)防止搅拌中断。通过对反映物料的搅拌可以加速热量传递过程,中断搅拌或搅拌不良可能造成散热不良或局部反应剧烈而发生危险。遇有搅拌系统故障时应采取人工搅拌,对供电不正常,应采取双回路供电。
3)注意投料量、投料速度及投料

低合金钢压力容器焊缝的相变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低合金钢因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温、耐蚀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用于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即保证了较薄板厚情况下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提高加工性能,同时具备特种材质的耐温、耐蚀要求,但低合金钢在焊接过程中相变组织会出现先共析铁素体PF、侧板条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细晶铁素体四种,下面分别阐述:
1、先共析铁素体PF。 产生温度770一680℃, 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的铁素体, 呈长条状或块状多边形分布,降低焊缝的韧性。
2、侧板条铁素体。产生温度700一550℃, 是从先共析铁素体的侧面以板条状向晶内生长如镐牙状,使韧性显著降低。
3、针状铁素体。产生温度500℃附近,中等冷速,,在原奥氏体晶内以针状生长的铁素体,常以某些质点为核心性生长,可改善焊缝的韧性。
4、细晶铁素体。产生温度500℃以下,有细化晶粒的元素存在条件下形成,在原奥氏体内形成晶粒尺寸较小的铁素体。综合性能更好。
6 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
超设计使用年限压力容器的检验项目及方法可参照TSG21-2016第8.3条进行,此外,重点还应根据识别出的损伤模式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检验。
6.1 腐蚀减薄
6.1.1 存在腐蚀减薄损伤模式的超设计使用年限压力容器,对于均匀腐蚀,检测方法一般为目视检测和腐蚀部位壁厚测定;对于点蚀坑或蚀孔,检测方法一般为目视检测;对于焊缝腐蚀,检测方法为目视检测和焊缝尺检测;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比较细,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当腐蚀发生在内壁而只能从外部检测时,可用
自动超声波扫查、导波检测或射线成像检测查找减薄部位,并对减薄部位进行壁厚测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