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主要技术
汽轮机通流改造采用的主要技术如下:
1、新型动叶片型线
老机组所有动叶片均为老叶型,这种叶型表面速度分布不光滑,使叶型损失增加。新设计新型动叶叶型,改善了速度分布,减少了动叶损失。按马赫数、雷诺数等分区间选择并优化叶片型线。
2、新一代“后加载”高i效静叶型
“后加载”静叶型是一种高i效率透平叶型,其突出特点是:
叶片表面
汽轮机通流改造厂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主要技术
汽轮机通流改造采用的主要技术如下:
1、新型动叶片型线
老机组所有动叶片均为老叶型,这种叶型表面速度分布不光滑,使叶型损失增加。新设计新型动叶叶型,改善了速度分布,减少了动叶损失。按马赫数、雷诺数等分区间选择并优化叶片型线。
2、新一代“后加载”高i效静叶型
“后加载”静叶型是一种高i效率透平叶型,其突出特点是:
叶片表面蕞大气动负荷在叶栅流道的后部(传统叶片则在前部)
吸力面、压力面均由高阶连续光滑曲线(不是圆弧)构成
叶片前缘小圆半径较小且具有更好的流线形状,在来流方向(攻角)大范围变化时仍保持叶栅低损失特性
叶片尾缘小圆半径较小,减少尾缘损失
叶型蕞大厚度较大增强了叶片刚性
“后加载”叶型在来流方向由-30°到+30°的变化范围都可保持低损失,而老叶型的这一范围约为±20°,这就使得新设计的通流部分在负荷(即流量)变化范围很大时仍有较高的效率,这对机组参加调峰运行非常有利。
汽轮机改造的基本信息
1.因
汽轮机改造已改动,需将原汽轮机基础与改造后的基础进行对比,确定新基础的纵向和横向尺寸和位置。
2.在设计汽轮机改造新基础时,依原发电机的中心高为基准,制定出新汽轮机的前基架和后基架的标高。
3.在设计新基础时依照发电机的中心线至后轴承的后基架和前轴承的前基架的地脚螺栓孔的中心,确定地脚螺栓孔纵向和横向的尺寸位置。
4.对比原基础在植筋前对局部基础进行凿除处理并除去松散沙石。
5.根据汽轮机改造新基础的位置进行放样并反复校对植筋位置和地脚螺栓孔位置,并已于固定才能正式施工。
6.植筋工程应由有汽轮机改造资质的单位进行施 工,严格按照“钢筋混凝 土结构加固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钢筋大于或等于20mm时均采用进口Ai级胶,固定。钻孔深度大于150cm时,对孔内要干净。
为了防止汽轮机在冬季使用被冻坏,在使用过程中会加入适当的防冻液,当然,防冻液不仅仅用于防冻,下面,
汽轮机改造公司小编带来你们看下这种产品还有什么功能吧。
1、防沸:在高温情况下,保证不会过早的沸腾,一般常用的防冻液沸点在104度-108度,而当防冻液加入汽轮机冷却系统并产生压力之后,沸点则会更高。
2、防腐:的防冻液可以减少对冷却系统的腐蚀,从而降低冷却系统被锈蚀导致的“漏水”问题。
3、防锈:优i质的防冻液可以避免发生汽轮机冷却系统生锈的情况,如果冷却系统生锈会导致加速磨损和降低热传导的效率。
4、防垢:由于冷却液所使用的是去离子水,因此可以避免结垢和沉淀的形成,从而保护柴油发电机组。
汽轮机改造公司谈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要想了解汽轮机检修,那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一下汽轮机的工作原理,现在,
汽轮机改造公司小编来介绍一下:
据汽轮机厂介绍,汽轮机工作原理包括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和整个汽轮机组的工作原理。汽轮机工作原理涉及蒸汽的流动、叶片上作用力的产生和损失的形成,以及使汽轮机适应外界负荷变化的方法。按照蒸汽所含能量在汽轮机级内转换为机械功的方式,汽轮机的级可分为冲动级、反i动级和速度级3种。
在汽轮机厂了解到,汽轮机进汽量的调节如下:
为适应外界负荷变化,需要改变汽轮机的进气量,调节进汽量的主要方法有节流调节、喷嘴调节、旁通调节和滑压调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