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中的RTO与RCO的区别是什么呢RTO与RCO可以说是废气处理的一种处理技术,RTO技术和RCO技术是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成本低的成熟技术。
RTO是指再生热氧化技术,在英语中称为'RegenerativeThermalOxidizer'。采用一种新的非稳态传热方法对RTO蓄热氧化进行热回收。其原理是将
离子交换柱价格
废气处理中的RTO与RCO的区别是什么呢RTO与RCO可以说是废气处理的一种处理技术,RTO技术和RCO技术是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成本低的成熟技术。
RTO是指再生热氧化技术,在英语中称为'RegenerativeThermalOxidizer'。采用一种新的非稳态传热方法对RTO蓄热氧化进行热回收。其原理是将有机废气加热到760℃以上,使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碳被氧化分解为CO2和H2O。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特殊的陶瓷蓄热体,使陶瓷体升温,'蓄热'。这种蓄热装置用于对随后的有机废气进行预热,从而节省了废气的燃料消耗。RTO工艺适用于中低浓度(100-3500mg/m3)废气的处理,分解效率为95%-99%。
RCO'是指再生催化燃烧,在英语中称为'再生催化氧化'。RCO再生催化燃烧法的原理是:第l步是催化剂对VOC分子的吸附,提高反应物的浓度;第二步是降低催化氧化阶段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在催化剂的帮助下,有机废气可以在较低的着火温度下无氧燃烧,分解为CO2和H2O,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与直接燃烧相比,它具有点火温度低、能耗低的特点。在某些情况下,达到点火温度时不需要外部加热,反应温度为250-400℃。
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通过
RCO催化燃烧设备技术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将有机气体加热到分解温度使气体净化。是当前投资较小,去除率高的理想催化燃烧设备。那么,废气处理RCO催化燃烧设备技术特点是什么?
1、在活性炭吸附床前采用过滤器过滤小颗粒物,净化效率l高,确保吸附装置的使用寿命。
2、备占地面积小、重量较轻,吸附床滤料采用堆砌式结构,装填方便,更换容易。
3、整个系统设备实现了净化、脱附过程自动化,与回收类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相比,无须配备压缩空气等附加能源,运行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4、用特殊成型的蜂窝状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由于其比重为条形活性炭纤维的8-10倍,再生前吸附有l机溶剂可以达到活性炭总重量的25%,具有使用寿命长,吸附系统运行阻力低,净化效l率高等特点。
喷漆
废气处理催化燃烧系统设计
1、废气经预处理除去粉尘、颗粒状物质后,送入活性炭吸附器,当活性炭吸附器Ⅰ接近饱和时,首先将处理气体自动切换到活性炭吸附器Ⅱ(活性炭吸附器Ⅰ停止吸附操作),然后用热气流对活性炭吸附器Ⅰ进行解吸脱附,将有机物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在脱附过程中,有机废气已被浓缩,浓度较原来提高几十倍,达2000ppm以上,浓缩废气送到催化分解装置,后被成为CO2与H2O排出。
2、完成解吸脱附以后活性炭吸附器Ⅰ进入待用状态,待活性炭吸附器Ⅱ接近饱和时,系统再自动切换回来,同时对活性炭吸附器Ⅱ进行解吸脱附,如此循环工作。
3、当有机废气的浓度达到2000ppm以上时,催化床内可维持自燃,不用外加热。该方案不仅大大节省了能量的消耗,而且由于催化分解器的处理能力仅需原废气处理量的1/10,所以同时也降低了设备投资。本方案既适合于连续工作,也适合于间断工作。
活性炭吸附脱附
废气处理催化燃烧工作步骤
活性炭吸附脱附废气处理催化燃烧吸附浓缩-再生催化燃烧设备(CO)由3-7个单元吸附器组成,可同时或独立进行吸附操作,将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浓缩成小浓度流量和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浓缩的高浓度气体连接到再生催化燃烧设备进行氧化处理(高温吹脱燃烧),即再生活性炭用作吸附材料以恢复其吸附能力。再生操作不能同时进行,只有一个吸附器可以同时进行解吸操作。该处理工艺可广泛用于净化石油、化工、橡胶、油漆、油漆、家具、家用电器、印刷等行业产生的低浓度有机废气,可处理的有机物质种类包括苯、酮、醇、醚、烷烃等。
车间排出的喷漆废气由风机抽出,通过风管排出。预处理后,初步净化的气体进入被活性炭吸附器吸附,气体被净化。净化后的气体从烟囱排出。在这个过程中,有3-7个吸附器,其中一个解吸,另一个吸附。吸附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连续操作。通过气动阀将饱和吸附器切换到解吸状态,启动催化床中的电加热解吸风机,将解吸的高浓度有机废气送至催化燃烧设备,气体中的有机物在电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CO2和H2O,气体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气体经蓄热器回收一部分热量后排出,一部分净化后的气体以的形式返回换热器升温,与新鲜空气混合至活性炭解吸所需的再生温度,另一部分直接排入烟囱排放。活性炭吸附脱附废气处理催化燃烧系统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来自动控制、监控和控制设备的运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