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上游气溶胶
将冷发雾方法产生的多分散相气溶胶引入过滤器的上风侧空气中。使其达到需要的气溶胶浓度。规范上要求以大于或等于 0.5μm 的微粒为准。气溶胶的材料有 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PAO(聚乙烯烃)、DOS(葵二酸二辛酯)等,这些气溶胶的检漏原理是一样的。
规范上要求过滤器上风侧的微粒浓度(≥0.5μm)必须大于或等于 3.5×104 粒子 /L。事实
GXG过滤器供应
过滤器上游气溶胶
将冷发雾方法产生的多分散相气溶胶引入过滤器的上风侧空气中。使其达到需要的气溶胶浓度。规范上要求以大于或等于 0.5μm 的微粒为准。气溶胶的材料有 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PAO(聚乙烯烃)、DOS(葵二酸二辛酯)等,这些气溶胶的检漏原理是一样的。
规范上要求过滤器上风侧的微粒浓度(≥0.5μm)必须大于或等于 3.5×104 粒子 /L。事实上,在空调器内发尘,过滤器上风侧的浓度较难达到要求,必须导入足够数量的气溶胶,且长时间地发尘将会影响过滤器的使用寿命。所以,过滤器的检漏,在过滤器送风口的静压箱内发尘为,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考虑在送风管上导入DOP 的气溶胶。
不对称纤维束滤料组成的滤床在水流的压实作用下,水流经过滤层时产生阻力,从上到下,水头损失逐步减少,水流速度越来越快,滤料的压实程度就越来越高,孔隙度越来越小,这样沿水流方向,自动形成连续的梯度密度滤层分布,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的构造。该结构十分有利于水中固体悬浮物的有效分离,即滤床上部脱附的颗粒很容易在下部窄通道的滤床中获而截留,实现高滤速和过滤的统一,提高过滤器截污量,延长过滤周期。
钠焰法于1969年起源于英国,欧洲部分在20世纪70~90年代实行,是我国现行的方法之一。它的测试尘源为多分散相氯化钠盐雾,“量”为含盐雾燃烧时氢气火焰的亮度。盐水在压缩空气的搅动下飞溅,经干燥形成微小盐晶体颗粒并进入风道,在过滤器前后分别采样,含盐雾气样使氢气火焰的颜色变蓝、亮度增加,以火焰的亮度来判断空气的盐雾浓度,并以此确定过滤器对盐雾的过滤效率,主要检测仪器为火焰光度计。钠焰法的相关标准有:英国BS3928-1969,欧洲Eurovent 4/4,GB6165-85。该方法只能检测灵敏度不高,不能对超过滤器检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