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根据个人防护用品所防护人体或部位,分为以下9类(1)头部防护类:如安全帽、防寒帽等。
(2)呼吸防护类:如防毒口罩、防尘口罩、滤毒护具等。
(3)防护服类:如防机械外伤服、防静电服、防酸碱服、阻燃服、防寒服等。
(4)听觉防护类:如耳塞、耳罩等。
(5)眼、面防护类:如防护眼镜、焊接护目镜及面罩、炉窑护目镜及面罩等。
(6)手防护类:如
口罩市场批发
一般根据个人防护用品所防护人体或部位,分为以下9类(1)头部防护类:如安全帽、防寒帽等。
(2)呼吸防护类:如防毒口罩、防尘口罩、滤毒护具等。
(3)防护服类:如防机械外伤服、防静电服、防酸碱服、阻燃服、防寒服等。
(4)听觉防护类:如耳塞、耳罩等。
(5)眼、面防护类:如防护眼镜、焊接护目镜及面罩、炉窑护目镜及面罩等。
(6)手防护类:如绝缘手套、防酸碱手套、防寒手套等。
(7)足防护类:如绝缘鞋、防酸碱鞋、防寒鞋、防砸鞋等。
(8)防坠落类:如安全带、安全绳等。
(9)护肤用品类:如护肤膏、防护霜等。

防护服是医护人员工作的着装,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性溶液、盐溶液,保持环境清洁的有效工具,正确穿脫防护服的方法是保护医务工作者不受病原体等的侵害和阻断病原体传播的有力保证。因此,重视防护服的正确穿脱,对预防和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次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参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更加明晰了穿脱隔离衣、防护服的程序及注意事项,为医护人员在疫情中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提供了帮助。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佩戴前检查有无破损,系带是否牢固。一手托住护目镜,另一手拉系带至于头顶部,调整位置舒适度,确保皮肤黏膜完全被防护用品遮盖。8戴外层手套:检查有效期及外包装密闭性,佩戴手套。戴手套时把防护服袖口完全包裹。9穿内层鞋套、穿靴套10相互检查,写上名字,以便同事之间相互辨识。11手卫生:再次对手进行消毒。

N95: 是美国CDC下属的NIOSH制定的标准,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
“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not resistant to oil)(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
“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