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裂纹产生的三种原因
铝型材产生裂纹是在型材挤压时受到拉应力作用而在表面形成程度不同的金属横向撕裂现象。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经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
首先,由于摩擦力的原因使金属表层受到附加拉应力的作用,当附加拉应力大于表层金属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纹;
第二,挤压温度过高,金属表层抗拉强度下降,在摩擦力作用下产生裂纹;
第三,挤压
铝型材开模质量好
铝合金裂纹产生的三种原因
铝型材产生裂纹是在型材挤压时受到拉应力作用而在表面形成程度不同的金属横向撕裂现象。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经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
首先,由于摩擦力的原因使金属表层受到附加拉应力的作用,当附加拉应力大于表层金属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纹;
第二,挤压温度过高,金属表层抗拉强度下降,在摩擦力作用下产生裂纹;
第三,挤压速度过快时,金属表层所受的附加拉应力增加使型材产生裂纹。
而能解决这种原因的方法,也只有严格控制挤压工艺参数,以保证合理的出口速度和出口温度,才能减少铝型材产生裂纹的现象。这就需要公司严格的把关和监督生产过程。
压铸铝阳极氧化解决方案
压铸件能完成锻压件、车件/CNC件难以做到的结构、棱角线,氧化的,重xin于压铸件的质量是非常的关键,一个微小变化、细节的工艺撑控决定了阳极的质量。从事压铸件氧化的生产厂家,必须科学撑控模具的流道技术、压铸工艺和后加工的方法,有了这一连串的严控过程,可确保氧化质量的顺利出品。
模具流道、浇口的设计、模温的控制;因原料含铝量大,流动性不良,工作温度高的特点,所以模具的流道、浇口以射程短设计为准则开设;运水道宜用模温机来保证模具的平衡温度,克服局部过冷,流痕过多;原料的使用,避免污染因素;选择低含杂量的原料;生产使用时,杜jue硅、铜、铁和锌元素的污染、即必需单独用高质石墨坩埚,不可和其他原料混用生产;压铸过程工艺控制,减少水纹和黑色水印;压铸生产时使用专ye脱模剂,科学喷涂,减少型腔余留水珠,避免压铸水纹;控制压铸压力和速度,减轻局部充型过压,易粘模;毛坯前加工处理;机加工后,根据产品的需求,手工抛光或研磨清除毛刺和氧化层;
阳极表面处理厂的选择;因压铸件表皮底层含有不同程度的缩孔、污渍;所以阳极前处理必须在常规铝合金件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做法,使铸件表面氧化层清洁才可进行阳极工艺,就是说常规氧化后工艺生产满足不了压铸件的氧化工艺,应有批量生产前,要试验和审核,验证适合的专ye厂家。
常用的除灰方法
碱侵蚀后除灰的目的是去除碱侵蚀后残留在制品表面的‘污斑’,以获得光亮洁净的金属表面。这些‘污斑’主要是由铝合金中的硅、铁、镁、铜之类的元素沉积形成的。一般可用xiao酸或硫酸溶液去除。除灰的同时还有中和碱的作用,所以亦可称为中和与出光。
(一)xiao酸除灰
通常使用10%——25%(体积分数)的xiao酸在室温下持续浸渍1——3min进行除灰;也有使用30%(体积分数)的xiao酸进行的;还有使用25%——50%(体积分数)的xiao酸在化学抛光后进行的。在xiao酸溶液中,当其浓度在30%左右时,铝腐蚀速率zui大。若溶液温度升高,则其腐蚀速率增大。
采用xiao酸除灰工艺能满足多种铝合金材料的要求。对于含硅量高的铝合金,单用xiao酸不能满足要求,需添加氟化物。为解决因xiao酸分解释放出氮氧化物和酸雾滴的危害,一些商品化的除灰配方中采用了多种xiao酸盐联合组成的添加剂,其中还含有过硫酸盐和硫酸氢盐。
为了提高除灰效果,增强出光效率,有一些zhuan用的助剂出售,将其加入到100——150g/L的xiao酸溶液中,出光速度快,并可以除去高铜含量铝合金表面的难以除去的黑灰层,一般含有氢fu酸、shuang氧水、缓蚀剂、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等。
(二)硫酸除灰
硫酸除灰中硫酸含量与阳极氧化的硫酸含量大致相同,通常用15%——25%(体积分数)的硫酸。对于6063铝合金建筑型材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除灰效果,但其他含合金成分较高的铝合金就不一定适合,就是6063铝合金也得控制杂质的含量。硫酸除灰的操作温度为室温,操作时间要比xiao酸延长一些,一般为3——5min。
铝在硫酸溶液中,浓度超过40%(体积分数)时,腐蚀速率迅速增大,大约以85%(体积分数)浓度的腐蚀速率为zui大。
一些以硫酸为基除灰的商品化除灰添加剂,大多添加一种或多种添加剂,如氧化剂等。
铝压铸件产生拉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特征及检验方法: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现条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重时为面状伤痕。另一种是金属液与模具产生粘合,粘附而拉伤,以致铸件表面多料或缺料。
产生原因:1、型腔表面有损伤(压塌或敲伤)。2、脱模方向斜度太小或倒斜。3、顶出时不平衡,顶偏斜。4、浇注温度过高、模温过高导致合金液产生粘附。5、脱模剂效果不好。6、铝和金成份含铁量0.6%。7、型腔粗糙不光滑,模具硬度偏低。
预防措施:1、修复模具表面损伤部位,修正脱模斜度,提高模具硬度(HRC45°~48°),提高模具光洁度。2、调整顶杆,使顶出平衡。3、更换脱模效果好的脱模剂。4、调整合金含铁量。5、降低浇注温度,控制模具温度平稳、平衡。6、调整内浇口方向,避免金属液直冲型芯、型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