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则是立法。1995年,美国立法开展“公共除颤计划”,每年投入3000万美元专项资金用于AED的购买和铺设。在美国,急救车5分钟内无法到达的公共场所,全都要依法设置AED。立法推进,使美国的AED很快达到了平均每10万人317台的普及率。
其实,AED在国内的推广,还遇到了一些更为隐形的问题。
致力于推广急救知识的退休医生贾大成在急救培训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它有什么用?用得
除颤电极片代理
美国则是立法。1995年,美国立法开展“公共除颤计划”,每年投入3000万美元专项资金用于AED的购买和铺设。在美国,急救车5分钟内无法到达的公共场所,全都要依法设置AED。立法推进,使美国的AED很快达到了平均每10万人317台的普及率。
其实,AED在国内的推广,还遇到了一些更为隐形的问题。
致力于推广急救知识的退休医生贾大成在急救培训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它有什么用?用得上吗?”他不得不苦口婆心:“这件事牵涉到所有人。因为没有人能确保,下一个在地铁上发生意外的不会是自己。”
这表明了全民的急救意识仍处于懵懂状态。
责任问题也是阻碍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的绊脚石。
2021年4月29日,广西省百色市百色学院东合校区体育馆室外篮球场,下场稍作休息的李合盟刚起身,身体就不受控制的倒了下去。5月4日凌晨1时,李合盟在监护室不幸离世。其家人表示,在李合盟倒地的11分钟内,校方无人施救。
公共场合,患者倒地后,救人是否要承担责任?敢不敢救,仍是人们目前正在面临的问题。
据唐薇医生回忆,之前也出现过相关案例,一位老人心脏骤停之后,路人为老人救治过程中对老人造成外伤。家属将路人告上法庭,终支持救治者。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认为在正常抢救操作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损伤,我觉得现在法律已经非常人性化的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唐薇说。
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共和国总则》有‘好人法’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红十字会法》《典》等,对现场应急救护已经做出规定,卫健委在草拟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中也计划提出相应免责条款。”
11月9日,《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杭州成为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使用的城市。《办法》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设备到位后,杭州将从“心”入手,设置“好人条款”,打消大家对使用AED救人后出现不良后果要担责的顾虑和担心。
唐薇医生告诉健康界,“无论这个人是否认识,在良心和公德心的驱使下,你还是会选择去救。其实有的时候,救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
面对心脏骤停,公共场所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真的是“救命神器”吗?记者从红十字会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红十字系统在公共场所已设置AED1.1万余台,使用AED施救67例,其中成功施救35例。
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AED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但若要提升公共场所现场应急救护能力,还需要大力加强应急救护培训。“有‘救命神器’,还得有‘救命神技’。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急救知识和技能,使公众会用、敢用AED,这样才能效率发挥急救设备的作用。”他说。
深圳市从到社会层面,都在反思应当如何做好全民急救的宣传与培训。
2015年,迈瑞医疗联合数位深圳市和政协,建议在深圳密集场所配备 AED 设备。更早之前,来自深圳地区的医疗卫生代表就开始呼吁铺设AED设备。
2017年10月起,深圳批500台AED先后被安装配置在地铁、机场、养老院、体育场馆、高校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以及深圳铁骑摩托车上。
2019 年《深圳市关于印发2019 年民生实事的通知》明确要求:财政给予支持开展深圳市公共场所 AED 配备项目(三期),购置 2000台AED,安装在密集的公共场所。这一目标早已完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