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家庭用于蒸、煮、卤、酱和凉拌菜的复合调味品和单一调味料很多。但是用于食品加工的复合调味料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比如,河北大厂县的凯馨豆制品厂生产的方便豆腐丝产品很好,但其加工用的调料是用十几种香辛料经大锅熬制而成的,很难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产量不能保证,尤其是对于成品缺乏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又如,在日本新神户一超市销售的盒装豆腐由于在包装中搭配了一种
五香粉批发
目前,家庭用于蒸、煮、卤、酱和凉拌菜的复合调味品和单一调味料很多。但是用于食品加工的复合调味料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比如,河北大厂县的凯馨豆制品厂生产的方便豆腐丝产品很好,但其加工用的调料是用十几种香辛料经大锅熬制而成的,很难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产量不能保证,尤其是对于成品缺乏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又如,在日本新神户一超市销售的盒装豆腐由于在包装中搭配了一种调味料,同样产品的价格增长了40%,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单一香辛料调味品的开发,还要研究系列调味品的开发及深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又如辣椒在我国属于资源丰富的品种,很多地区都有种植。但目前的主导产品还是辣椒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不仅要开发市场需要的经济调味品,还应该向辣椒的深加工发展,如辣椒籽油、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椒天然防腐剂及天然抗1氧化物等产品。生活中常见调味品的分类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
调味品基础知识 -定义
调味品基础知识
调味品主要是指香草和香料。香草是各种植物的叶子。它们可以是新鲜的、风干的或磨碎的。香料是植物的种子、花蕾、果实、花朵、树皮和根。香料的味道比香草浓烈得多。有些情况下,一种植物既能用于生产香草又能用于生产香料。有些调味品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例如红辣椒粉),或者由多种香草混合而成(例如调味袋)。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酱油、醋、味精、糖、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调味品――在众多人眼中不起眼的一个行业,每年却有几百亿的市场份额,而且这个份额还在逐渐扩大,从味精到鸡精、酱油和醋、酱菜到调味料,细分产品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生存?
调味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以下五大趋势:
一、调味品行业步入发展期。2004年大陆调味品消费总值约为590亿元,调味品餐饮业销售首1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年增幅达到了20%以上。2006年即将冲破千亿元大关,市场发展,同时市场竞争环境恶化。天浩圆面临的市场竞争应该是比较严峻,所以定一个5~10年规划是有必要的。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现代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
二、调味品购买力增强,产品趋向中高1档化。2004年,我国人均GDP首1次超过100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这意味着居民进入生活阶段,民以食为天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吃好,一方面是外食,一方面是家庭厨房使用,调味品表现出向化发展的趋势。趋势由“吃饱”向“吃好”发展,口味由“有味”向“好味”发展,中高1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2005年以及2006年前4个月的发展,此趋势已经显露出来。在烹饪中南方应用甜味较多,以江苏的无锡菜用甜味重,素有“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之说。
三、调味品多元化、化发展趋势渐显。传统的调味品,除了酱油、醋等大宗产品之外,调味汁、酱、复合调味料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中式调味品、西式调味品共存共荣。调味品产品化发展的趋势也显露出来。此前在大陆境内,酱油只是叫做酱油,之后,从广东、香港开始,开始叫做老抽、生抽,后又发展为老抽、生抽、鲜味类酱油,还有各种功能性的酱油,如蒸鱼酱油、红烧酱油、凉拌酱油等,调味汁、调味粉也是同样,还有方便汤料,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烹饪功能,或是特定菜式来做某种调味料。而消费者的意识的提高,也使行的分工越来越。适合于炖制排骨的复合调味料'排骨王'在餐饮业市场上占用很大,这都是以技术进步促进调味品工业化、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发展的例子。
不同调味料有什么作用
酱油:可使菜肴入味,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泽。适合红烧及制作卤味。 蚝油:蚝油本身很咸,可以糖稍微中和其咸度。
沙拉油:常见的烹调用油,亦可用于烹制糕点。
麻油(香油):菜肴起锅前淋上,可增香味。腌制食物时,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米酒:烹调鱼、肉类时添加少许的酒,可去腥味。
辣椒酱:红辣椒磨成的酱,呈赤红色黏稠状,又称辣酱。可增添辣味,并增加菜肴色泽。
甜面酱:本身味咸。用油以小火炒过可去酱酸味。亦可用水调稀,并加少许糖调味,风味更佳。
辣豆瓣酱:以豆瓣酱调味之菜肴,无需加入太多酱油,以免成品过咸。以油爆过色泽及味道较好。
芝麻酱:本身较干。可以冷水或冷高汤调稀。
蕃茄酱:常用于茄汁、糖醋等菜肴,并可增加菜肴色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