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高超的壶艺境界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有没有文化积累,是民间艺人从艺历程中重要的门槛,也是大家与一般匠人的重要的区别之一。顾景舟很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如战国青铜器、玉璧和各种器皿等。秉承高深的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特征和自己的见解是顾景舟创作的独到之处。
顾景舟一生三次参加工艺美术,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馆收藏。
顾景舟紫砂壶代表作
顾景舟高超的壶艺境界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有没有文化积累,是民间艺人从艺历程中重要的门槛,也是大家与一般匠人的重要的区别之一。顾景舟很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如战国青铜器、玉璧和各种器皿等。秉承高深的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特征和自己的见解是顾景舟创作的独到之处。
顾景舟一生三次参加工艺美术,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馆收藏。
顾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壶 底部有"荆山壶隐"方章, 盖内有"顾景洲"篆书方章
武陵逸人沪仿古
漂泊不定似
“曼晞陶艺”,为顾景洲跟随储铭学艺时所用之艺名印款。
1933年下半年,顾炳荣为顾景洲的前途着想,先後恳请陶刻名手陈少亭、书法家潘稚亮收徒传艺,末成。顾炳荣又恳请制壶名家程寿珍收顾景洲为徒,又未成。
後来,顾炳荣再三相邀蜀山制壶好手储铭至家中边制壶边传授顾景洲技艺,事成。
储铭,又名腊根,号大匠巨人,龙溪山人,时称“洋桶王”(紫砂洋桶茶壶制得独好)。
顾景洲自 1934 年开始随储铭学艺整整二年,储铭倾心传授“洋桶壶”、“矮石瓢”、“如意仿古”、“掇球”、“线圆”、“圆刻”等款式。至顾景洲会独立做茶壶,即用艺名“曼晞陶艺”之印款。
曼,代表美,意顾景洲壶艺初成,已能亲手制作。
晞,是曙光初露的早展,意顾景洲壶锋初露,看到前途,看到光明,快到大显身手的时候。
顾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壶
1942年年底,顾景洲从上海标准公司回家乡後,生活的艰辛使他飘泊不定,且因他在沪制壶仿古而不为家乡制壶圈内人所知所识所承认,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像似地四处飘泊又体弱多病,瘦骨嶙峋,故用“瘦萍”为艺名。
在的岁月,在艰苦生活的磨练中,顾景洲逐渐成熟,他把飘泊不定,走南闯北,创荡江湖自喻为云游四方的侠客,并以“老萍”取代“瘦萍”。
这是顾景洲生活在艰难岁月的真实写照。
与艺术家往返交流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
“荆南山樵”、“荆山壶隐”,为顾景洲与沪上书画家交往後所用艺名印款。
1948年後,顾景洲与沪上书画名家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王仁辅、来楚生等开始交往并受其影响,开始萌发“高士隐居”的想法,开始反思自己。
顾景洲开始步人成年期,逐渐走向成熟。
他只想像樵夫隐居在深山,高兴时做做壶,高兴时看看书。
他以隐士自居,开始学些历史文化知识,开始钻进书堆里埋头读书,开始打下理论基础,随时等侍出手的机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