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的结构
腺病毒含13%DNA和87%的蛋白质,病毒体分子量约为175×106。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约含35kb~36kb,腺病毒12、18和31型的DNA组成中,G+C mol%zui低(48%~49%),属于对动物具有高致癌性基因型。腺病毒1、2、4、5、8等型的G+C mol%较高(61%),致癌性反而低或无。这是一种用于人腺病毒分离株的分组的标准
腺病毒载体系统
腺病毒的结构
腺病毒含13%DNA和87%的蛋白质,病毒体分子量约为175×106。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约含35kb~36kb,腺病毒12、18和31型的DNA组成中,G+C mol%zui低(48%~49%),属于对动物具有高致癌性基因型。腺病毒1、2、4、5、8等型的G+C mol%较高(61%),致癌性反而低或无。这是一种用于人腺病毒分离株的分组的标准,根据其基因同源性将人腺病毒分为A~F等6组。
腺病毒传播特点
宿主范围广对人致病性低,腺病毒载体系统可广泛用于人类及非人类蛋白的表达。腺病毒可感1染一系列哺乳动物细胞,因此在大多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中均可用来表达重组蛋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腺病毒具有嗜上皮细胞性,而人类的大多数的肿1瘤就是上皮细胞来源的。另外,腺病毒的copy基因和致病基因均已相当清楚,在人群中早已流行(70-80%成人体内都有腺病毒的中和抗1体存在)。人类感1野1生型腺病毒后仅产生轻微的自限性症状,且病毒唑cure有效。
基因导入细胞常用方法
转染
重组的噬菌体DNA也可象质粒DNA的方式进入宿主菌,即宿主菌先经过CaCl2,电穿孔等处理成感受态细菌再接受DNA,进入感受态细菌的噬菌体DNA可以同样copy和繁殖,这种方式称为转染(transfection)。M13噬菌体DNA导入大肠杆1菌就常用转染的方法。重组DNA进入宿主细胞也常用转染方式。zui经典的是1973年建立的磷酸钙法,其利用的基本现象是:DNA如以磷酸钙-DNA共沉淀物形式出现时,培养细胞摄取DNA的效率会显著提高。用电穿孔法处理培养的哺乳类细胞也能提高细胞摄取DNA能力,但所用外加电场的强度、电脉冲的长度等条件与处理细菌者都很不相同。用人工脂质膜包裹DNA,形成的脂质体可以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而将DNA导入细胞,方法简单而有效,但缺点是有细胞毒性和血1清的不亲和性,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转染试剂-阳离子聚合物,其克服了脂质体转染试剂细胞毒性大,在体内易被血1清清除等缺点,具有转染效率1高,操作简单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