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 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但正是由于园林是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很讲究艺术形式的。《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
祠堂石雕牌坊定做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 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但正是由于园林是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很讲究艺术形式的。《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这许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只要平面确定,其形式便基本确定了

在的古建筑中,各种各样的塔修长挺拔,或秀美,或雄壮,十分吸睛,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塔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一个缩影,它存在给每座城市都增添的美的色彩。不仅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造型,更因为它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那么,古代的塔都用的哪些建筑材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夯土方式在早期建筑史颇为常见,它取材方便,建造简单,成本低廉。但是由于塔的体量一般都高大而细长,夯土本身的力学性质并不适合,特别在土质松软降水丰沛的地区很难保存。
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山西应县木塔,是技术上的又一次突破。其内没有中柱,而是由各层塔身周围的两圈木柱将塔的荷载层层向下传递,这种的力学设计比中柱式结构更合理,使得应县木塔历经千年而屹立不倒,成为现存古老的木塔。砖塔在各类塔中数量,这是由砖的材料性质所决定的,砖由粘土烧制,其在结构上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与石材接近,远胜于夯土和木材,又具有易于施工的特点,可以相对轻易地砌出各种造型并进行各式雕刻。明清两代,制砖工业迅速发展,各类砖塔大量涌现,以至于难以见到其他材料建造的高塔了。
今存少数采用巨石建造的高大石塔,主要分布于福建沿海。泉州开元寺东西塔,相距约200米。西塔名仁寿,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易为石塔,八面五级楼阁式,高44.06米。东塔名镇国,南宋嘉熙二年(1238)易为石塔,八面五级楼阁式,高48.24米。三清山风雷塔,宋建,在上饶三清山龙虎殿北的悬崖上,以悬崖上的巨石为基,塔底、塔身、塔顶三段分别用花岗石砌成,高2米,五面六级,塔顶为攒尖式。灵隐寺双石塔,在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前,北宋建隆元年(960)建,相距42米,都为八面九级楼阁式,高约12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