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静物-质感
在把物体的外在形象特征画准确的基础上,便要研究和解决物体不同质感的表现问题了。对物体质感(如金属的坚硬、陶器的粗糙)的表现,主要是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在实际绘画时,根据不同的物体采用不同的表现技法:表现表面光滑的物体要用较硬的铅笔、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反之,表现表面较粗糙的物体时,要用较软的铅笔和较松散的线条来表现。要想画出理
艺考素描静物作品
素描静物-质感
在把物体的外在形象特征画准确的基础上,便要研究和解决物体不同质感的表现问题了。对物体质感(如金属的坚硬、陶器的粗糙)的表现,主要是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在实际绘画时,根据不同的物体采用不同的表现技法:表现表面光滑的物体要用较硬的铅笔、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反之,表现表面较粗糙的物体时,要用较软的铅笔和较松散的线条来表现。要想画出理想的作品,需要下工夫去画、去研究和思考,通过大量的练习,找出素描静物质感表现的规律,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素描静物怎么画?
素描是现在美术生必须科目,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头像,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今天我们通过一组静物素描步骤图详细解读素描静物。①步,起形。起形是素描画的开端,一个学生可以不会调整或者不会特别高超的技法以及深入能力。但是要想做一个不差的学生,起形是特别重要的。,构图,一般写生或者照片都是有参照物的。所以构图上注意根据纸张面积确定大小。上下左右的边距。明暗交界线要做到服务于同一个光源。很多同学忽略这点,其实能够理解光源在物体上的分布变化,这很利于我们找结构。其次就是大小比例,物体大小比例要合理。关系要准确,即你画得东西是从一个视角能看到的,并且物体确确实实能摆放下去。
如何画好素描静物
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结构素描的起源相对较晚,它不同于传统素描概念早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基本确立,而是直到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了结构素描教学,结构素描的理念才正式提出来,并且任教学的实践中日益显现出它的开拓性和重要性。但是这种素描方式,或者说是理解方式,引入我国已是上个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到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之中。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素描静物构图注意事项。1、静物的形体结构
复杂多样的静物门类,或圆钝或纯方。这在构图时要注意到基本形体类别要有变化,远近要适宜,主次要分清。统一为‘主’物,变化为‘次’物,同时高低,长短搭配要适宜。总之一句话:方中有圆,长中有短,大中有小,高低有别。
2、静物的色调
由于静物是用单色塑造形体的,所以更要注意色调的搭配。静物固有的基调,所选的物体要有黑,白,灰的对比。体积和空间位置上要把握好黑,白,灰色块和谐统一的关系,不要将面积大小和等量主次搞混。
3、静物的质地
不同质地的静物,所衬托出的情感变化也是不同的。在搭配静物时,适宜的质地对比,有利于在比较中表现不同质感的视觉特征,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静物的光影与布局
首先要肯定稳定的光源能使静物的体积关系和质感、情态得到鲜明的体现。自然光下的静物,其色调与空间层次是多元而丰富的,给人以平和自然的亲切之感。
再者,布局静物时主体与陪衬关系一定要明确。要综合考虑到质感、体积、色调等各种因素进行布局。注意他们之间的亲、疏关系;前后关系;体积大小和轻重的均衡关系。多考虑构图的多样性来权衡静物的摆放。
素描静物结构问题—糊与浮
浮
即“浮光投影”只注意表面效果而无实质内容。主要原因是对形体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这里既有认识即对形体结构的理解问题,也有态度即“画风”问题。华而不实,耍小“聪明”,也是产生“浮”的重要原因。
克服“浮”的办法一是在写生过程中要深入观察对象,加强对形体结构的分析研究,把着眼点放在形体的塑造上,二是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端正学习态度,把着眼点放在练好基本功上,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