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电主轴轴承更换方法
1、拆卸损坏轴承将主轴后端的锁紧螺母松开拆下,将齿轮的轴用挡圈拆出,将主轴前挡盖拆下,主轴从前端拆出,然后将所要更换的轴承拆下,具体更换方法如下:
(1)拆下电动机法兰盘连接的螺钉。
(2)拆下主轴的电动机。
(3)拆下罩壳螺钉,卸掉上罩壳。
(4)拆下丝杆座螺钉。
(5)拆下螺母支承与主套筒的连接螺钉。
(6)卸下主轴部件,拆
电主轴价格
车床电主轴轴承更换方法
1、拆卸损坏轴承将主轴后端的锁紧螺母松开拆下,将齿轮的轴用挡圈拆出,将主轴前挡盖拆下,主轴从前端拆出,然后将所要更换的轴承拆下,具体更换方法如下:
(1)拆下电动机法兰盘连接的螺钉。
(2)拆下主轴的电动机。
(3)拆下罩壳螺钉,卸掉上罩壳。
(4)拆下丝杆座螺钉。
(5)拆下螺母支承与主套筒的连接螺钉。
(6)卸下主轴部件,拆下主轴部件前端的法兰。
(7)拆下主轴套筒,拆下圆螺母。
工件轴轴承生锈的原因
1、环境因素
(1)空气湿度。空气中湿度的大小对轴承的锈蚀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在临界湿度下,金属锈蚀的速度很慢,一旦湿度超过临界湿度,金属锈蚀的速度会突然上升。钢铁的临界湿度在65%左右。由于轴承生产车间空气流动性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加速磨削液、清洗液和防锈液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使车间内空气的湿度在65%以上,甚至达到80%,很容易使轴承零件产生锈蚀。
(2)温度。温度对锈蚀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湿度高于临界湿度时,温度每升高10℃,锈蚀速度提高约两倍。温差变化较大时,轴承表面产生的凝露会加速锈蚀。在轴承加工过程中,由于昼夜温差或环境温差都会使轴承表面产生凝露现象,造成锈蚀。
(3)氧气。轴承在存放过程中氧气可以在水中溶解,氧的浓差腐蚀现象随时可见,不同部位的溶解度会有变化。轴承叠放时氧气在重叠面中部充气不足,水中浓度低,边缘氧气充足,水中浓度高,锈蚀常发生在重叠面的周围边缘部分。
(4)煤烟灰尘。煤烟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引起轴承零件锈蚀,空气中的灰尘落在产品上,改变了轴承表面的状态,降低了临界湿度,而且灰尘易吸潮,成为锈蚀的媒介,造成斑点锈。
(5)通风。夏季空气湿度大,厂房内使用的通风设备使空气中的大量潮气和腐蚀物质被吹到轴承零件表面,并由于通风引起产品的温度下降,造成“凝露”现象,引起轴承生锈。
工件轴轴承作为常见的轴承之一,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工件轴轴承和其他轴承一样,在运转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轴承磨损就是常见的问题之一,那么,工件轴轴承发生磨损的原因有哪些?出现磨损时又该怎样处理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工件轴轴承的磨损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轴承磨损种类
1、氧化磨损其摩擦外表上的微小峰谷互相挤压,使脆性表层逐渐脱落而磨损。轴承相对运动外表上的微小峰谷与空气中的氧化合成而生成与基体金属接合不牢的脆性氧化物,该氧化物在摩擦中容易脱落,发生的磨损称为氧化磨损。
2、摩擦生热磨损当轴承在高速重负荷和润滑不良的情况下工作时,外表峰谷处由于摩擦而产生高温、接触点硬度及性下降,甚至发生粘连、撕裂现象。这种磨损称为摩擦生热磨损。
3、硬粒磨损如果轴承作相对运动时。轴承运动外表组织不匀,存在硬颗粒,或轴承的运动外表间落入沙粒、摩屑、切屑等杂质,轴承在相对运动中,硬粒或杂质会使轴承外表擦伤甚至形成沟槽,这种磨损称为硬粒磨损。
4、点蚀磨损齿轮、轴承等滚动接触外表,相对过程中周期性地受到很大的接触压力,长时间作用,金属外表发生疲劳现象,使得轴承外表上发生微小裂纹和剥蚀,这种磨损称为点蚀磨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