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象是另一种古代天文仪器,主要用于象征天球的运动,表演天象的变化,有时也称浑天象或浑天仪,甚至称为浑仪,同用于观测的浑仪互相混淆。
浑象由于圆球的转动带动星辰也转,在地平以上的部分就是可见到的天象。它把太阳、月亮、二十八宿等天体以及赤道和黄道都绘制在一个圆球面上,能使人不受时间限制,随时了解当时的天象。白天可以看到当时在天空中看不到的星星和月亮,而且位置不差;阴天和夜晚也
大型浑天仪制作
浑象是另一种古代天文仪器,主要用于象征天球的运动,表演天象的变化,有时也称浑天象或浑天仪,甚至称为浑仪,同用于观测的浑仪互相混淆。
同浑天说和盖天说相类似,宣夜说也是古人提出的一种宇宙学说。《晋书·天文志》说:"宣夜之书亡,惟汉秘书郎郄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mào,音冒)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幽黑。夫青非,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yào,音耀,七曜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同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这是关于宣夜说的一段完整的史料,它包含了有关宣夜说的许多内容。首先,宣夜说起源很早,汉代郄萌(公元1世纪)只是记下了先师传投的东西。第二,宣夜说认为天是没有形体的无限空间,因无限高远才显出苍色。第三,以远方的黄色山脉看上去呈青色,千仞之深谷看上去呈黑色,实际上山并非青色,深谷并非有实体,以此证明苍天既无形体,也非苍色。第四,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依赖气的作用而运动或静止。第五,各天体运动状态不同,速度各异,是因为它们不是附缀在有形质的天上,而是漂浮在空中。
体力学规律说明了天体的运动,证明了宣夜说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然而在古代缺乏理论的证明,只能使它保留在思想领域,成为一种思辩的假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宣夜说的观点也渐渐淡漠了。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在他所著的《晋书·天文志》中保留了宣夜说的资料,才使这一思想得以保存下来它的数据借自浑天说。这是宣夜说在一千多年内不能得到广泛发展的重要原因。宣夜说在这些系统里不会产生日月星辰是否会掉下来的问题。但是人们的思想是很活跃的,盖天说和浑天说都有不少漏洞,特别是日月星辰的运动都各有不同,有快有慢,全不像附在同一个东西上运动,所以在汉代以前就产生了另一种有关天地结构的新思考,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