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是近期非常流行的技术,它采用全息膜配合投影展示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亚克力等材质上成像,将装饰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成为现在一种前沿的市场营销方案。
这套系统由柜体、投影机、分光镜/膜、视频播放器等组成,利用分光镜成像原理,对产品实拍三维建模后将产品影像或三维模型叠加进场景中,不需任何辅助设备即可观看三维画面。这
3d沉浸式全息厂家
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是近期非常流行的技术,它采用全息膜配合投影展示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亚克力等材质上成像,将装饰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成为现在一种前沿的市场营销方案。
这套系统由柜体、投影机、分光镜/膜、视频播放器等组成,利用分光镜成像原理,对产品实拍三维建模后将产品影像或三维模型叠加进场景中,不需任何辅助设备即可观看三维画面。这一产品主要用于展示细节丰富的物品,如汽车、珠宝、人物等。
全息投影是近期非常流行的技术,它采用全息膜配合投影展示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亚克力等材质上成像,将装饰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成为现在一种前沿的市场推广手段。
2008 年美国 CNN 在大选的报道中应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动用了 35部高清摄像机,从各角度同时对主持人进行拍摄,拍摄的图像数据传输到 20 台电脑中进行合成处理,终通过高清投影仪实现全息人像的真实再现。
全息投影发展历史
1947年,英国匈牙利裔物理学家丹尼斯·盖伯发明了全息投影术,他因此项工作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这个发明是盖伯在英国BTH公司研究增强电子显微镜性能手段时的偶然发现,此后,这项技术也就一直应用于电子显微技术中,在这个领域中被称为电子全息投影技术。
直到1960年激光的发明才使全息投影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张实际记录了三维物体的光学全息投影照片是在1962年由苏联科学家尤里·丹尼苏克拍摄的。与此同时,美国密歇根大学雷达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艾米特·利思和尤里斯·乌帕特尼克斯也发明了同样的技术。尼古拉斯·菲利普斯改进了光化学加工技术,以生产高质量的全息投影图片。
全息图像成像原理
普通照相,只能记录物体光场的强度(复振幅模的平方),它不能表征物体的全部信息。采用全息方法,同样也是记录光场的强度,但它是参考光和物光干涉后的强度。对采用如此方法记录下来的光强(晶体或全息胶片中),利用参考光再现时,可以将全方面表征物体信息的物光的复振幅表现出来。
全息图像的拍摄与重现要利用光的干涉与衍射原理。首先,得具备相干光源。所谓相干光,是指两束满足相干条件的光,这两束光在相遇区域需要满足:①振动方向相同;②振动频率相同;③相位相同或相位差保持恒定。由于激光具有很好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为全息照相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光源,这也是为什么自1960年激光发明后,全息照相技术得到发展的原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