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的功能
1、对运动系统肌肉功能进行评价;
2、对运动系统伤病进行辅助诊断;
3、在运动系统伤病预防中的应用;
4、评价康复疗养的效果。IsoMed2000广泛应用于体育科研、训练、教学及临床康复疗养,是分析提高肌力及关节的活动范围比较有价值的设备之一,同时可调节神经对肌肉功能的控制,增强关节的稳固性、灵活性及动作的协调性 ,评定关节肌
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价格
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的功能
1、对运动系统肌肉功能进行评价;
2、对运动系统伤病进行辅助诊断;
3、在运动系统伤病预防中的应用;
4、评价康复疗养的效果。IsoMed2000广泛应用于体育科研、训练、教学及临床康复疗养,是分析提高肌力及关节的活动范围比较有价值的设备之一,同时可调节神经对肌肉功能的控制,增强关节的稳固性、灵活性及动作的协调性 ,评定关节肌肉的运动生理机能。主机系统支持的测试关节包括: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前臂、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
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等速肌力训练
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指肌肉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速收缩。在一般生理活动状态很难会产生等速收缩,只有在特定的仪器上才能进行等速运动。
等速肌力训练(isokinetic exercise)是指利用等速仪器,根据运动过程中患者肌力大小的变化,由机器提供相匹配的阻力,使整个关节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进行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又称可调节抗阻训练或恒定速度训练。等速训练也分为向心性训练和离心性训练两种不同的肌肉训练方法。
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训练方法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是常用的一种肌力训练方式。由于等速仪器能够提供不同的运动速度,因此可根据不同病情需要,选择一系列不同的运动速度进行肌力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又称为运动速度谱训练,运动速度谱包括:慢速(1°~60°/s)、中速(60°~180°/s)、(180°~300°/s)及功能性运动速度(300°~1000°/s)。运动速度谱训练包括肌力训练运动速度谱训练和功能适应性训练运动速度谱训练两种形式:
A、肌力训练运动速度谱训练常用于运动系统伤病康复的早期及中期,以训练肌力为主。常选用的训练速度谱为:60°/s、90°/s、120°/s、150°/s、180°/s、180°/s、150°/s、120°/s、90°/s、60°/s共10种运动速度。每种运动速度之间相隔30°/s,每种运动速度收缩10次,10种运动速度共收缩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肌肉功能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
B、功能适应性训练运动速度谱训练主要用于运动系统伤病康复的后期,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为主。这个时期应进行、次大收缩强度及多次重复收缩的训练,训练速度接近日常活动或竞技运动时的收缩速度(300°/s),这对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运动员早日重返运动场起着重要作用。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等速仪器可提供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两种训练方式。在种训练方式中,主要训练一组肌群,如顺时针方向是肌群的向心收缩,逆时针方向则为同一肌群的离心收缩,从而形成一组肌群向心收缩-离心收缩连续的收缩方式;后一种训练方式,可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两组肌群的离心收缩肌力,提高两组肌群的肌力;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在等速离心收缩训练的训练速度为:30°/s、60°/s、90°/s、120°/s、120°/s、90°/s、60°/s和30°/s,共8种运动速度。每种运动速度可重复收缩10~15次,同样收缩约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到2~3个训练单位。在等速离心收缩中,运动速度的生理溢流作用要大于等速向心收缩,约为60°/s,因此,训练中运动速度之间相隔可略大一些。
每次离心训练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等速向心肌力训练。这是因为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常使肌肉被动伸长,肌张力较大,会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疼痛常在训练后第2~3天出现。临床上这种肌肉疼痛常不需处理,3~5天可自行缓解;疼痛明显者可在训练后采用局部冰敷的方法,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因此,在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时,应适当延长间歇时间,每周训练2~3次。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