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工业及食品机械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di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食品的生产加工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基本属于传统作坊生产方式。仅在沿海一些大城市有少量工业化生产方式的食品加工厂,所用的设备几乎全是国外设备。而粮食加工厂情况略好于食品加工厂。此阶段的工业化生产的粮食加工厂主要是以面粉的工业化生产加工为主。但同样,面粉厂所用的设备也几乎全是国外
燕麦巧克力供应商
我国食品工业及食品机械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di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食品的生产加工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基本属于传统作坊生产方式。仅在沿海一些大城市有少量工业化生产方式的食品加工厂,所用的设备几乎全是国外设备。而粮食加工厂情况略好于食品加工厂。此阶段的工业化生产的粮食加工厂主要是以面粉的工业化生产加工为主。但同样,面粉厂所用的设备也几乎全是国外设备。我国食品机械内在质量差表现为:产品效率低,稳定可靠性差,寿命短,能耗大。可以说5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专门生产食品机械的工厂。﹨
我国食品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是:产品品种少,成套性不强;国内尚不能生产而又需求迫切的空缺品种达比例30%~40%;产量差;食品机械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小型设备低水平重复生产,供大于求,而大型、成套设备研制缓慢,仍需大量重复引进,一些耗能、技术落后的产品未能及时淘汰;6%,出口额占总产值10%,若达到基本满足我国食品工业生产需求还缺1000~1300种产品,现有的成套设备虽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便宜几倍甚至十多倍,由于性能不稳定或不匹配,食品厂仍不愿选购。食品机械制造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产值、效益普遍很低,科技开发能力薄弱;我国食品机械行业是个跨部门的产业,各自为政,形成条块分割局面,难以有效形成性统一的行业管理,宏观调控、微观指导均无力。
食品机械与国外产品的差距
发达食品机械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发达的食品工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产值高于该国产业总产值2~4倍,食品制造业占70%~90%,主食方便食品品种全、种类多、质量好。食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18%,居民购买食品制成品占食品消费支出80%。显而易见,发达食品工业的发达是依靠科学技术和加工机械装备精良而发展的。食品机械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早已形成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能根据本国或出口需求提供规格、系列化的成套设备和生产线,例如日本食品机械产品品种,几乎是我国的2倍;食品机械工业产值占本国机械工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是我国4~6倍;食品制成品占居民食物消费支出不到40%,而发达则高达80%以上。食品机械出口额占年产值的20%以上;科技开发投入高,约占企业销售额的10%(我国不足1%)。
产品品种方面的差距。发达食品机械产品品种规格,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多规格的成套设备,例如以生产面粉设备起家的瑞士布勒公司,现成为各类粮油深加工、巧克力和咖啡等食品及饲料加工的综合食品机械公司,提供多规格成套设备。我国食品机械种类少,成套设备和生产线更少,缺门缺项品种多,不配套;食品加工机械包括筛选与清洗机械、粉碎与切割机械、搅拌均匀与均质机械、成型机械、分离机械、蒸发与浓缩机械、干燥机械、烘烤机械、冷冻机械、挤压膨化机械、输送机械等。尤其是新产品开发仍处于仿1制阶段,食品深加工、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型、生产能力大及高新技术应用化产品大量空缺,每年仍需花大量外汇从国外引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