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INS组合导航可以分为松组合、紧组合和深组合三种组根据应用要求及参与组合观测量的深度,GNSS/INS组合导航可以分为松组合、紧组合和深组合三种组合模式,在一些文献中深组合也被称为超紧组合(Ultra Tight Coupled,UTC)。紧组合是利用GNSS接收机输出的伪距、伪距率等观测量,与INS结合星历反算得到的伪距、伪距率进行组合。采用GNSS接收机输出的原始信息
GPS选型
GNSS/INS组合导航可以分为松组合、紧组合和深组合三种组
根据应用要求及参与组合观测量的深度,GNSS/INS组合导航可以分为松组合、紧组合和深组合三种组合模式,在一些文献中深组合也被称为超紧组合(Ultra Tight Coupled,UTC)。紧组合是利用GNSS接收机输出的伪距、伪距率等观测量,与INS结合星历反算得到的伪距、伪距率进行组合。采用GNSS接收机输出的原始信息参与组合,伪距和伪距率等基本观测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使导航定位精度,且系统在可见星少于4颗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工作。但松组合和紧组合两种组合模式都是利用GNSS接收机输出信息辅助INS导航解算,在整个组合导航系统解算过程中,GNSS接收机始终保持独立,组合后接收机本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动态跟踪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深组合是一种新兴的组合模式
深组合是一种新兴的组合模式,是一种深层次的、硬件层面的组合方式,从图1中可以看出,深组合与前两种组合模式相比,取消了独立不相关的码和载波跟踪环路,直接将相关器输出的I/Q数据作为组合导航kalman滤波器的输入,实现GNSS接收机相关器输出的I/Q信号与INS导航参数的融合,利用修正后的INS导航信息控制调整码/载波数控振荡器(Numerical Controlled Oscillator,NCO)。从信息处理流程分析可知,相关器输出的I/Q信息在理论上满足观测噪声相互独立的特性,因此深组合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全局”特性。深组合模式便于GNSS接收机与INS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了GNSS接收机和INS两者之间的相互辅助,可以降低对INS的精度要求以及组合导航系统的成本和体积,这也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IMU参与组合提供了可能。

GLONASS导航系统
定位系统分为四大导航系统和两大区域性导航系统。GPS导航系统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着手研制新的GPS导航系统。GPS系统从1973年正式开始研制,到1994年3月GPS系统建成,它实现了、全天候、连续、实时和导航定位,对人类活动影响极大,应用价值极高。GLONASS导航系统轨道导航系统(Global'naya Navigatsionnaya Sputnikovaya Sistema, GLONASS)是前苏联为满足授时、海陆空定位与导航、大地测量与制图、生态监测研究等建立的,1978年开始研制,于1996年初投入运行使用。GALILEO导航系统为了建立欧洲自己控制的民用导航定位系统,欧洲人决定实施“伽利略”计划。 伽利略系统是由欧盟主导的新一代民用导航系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