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型材电泳涂装缺陷原因1——漆膜变黄
工业铝型材在电泳涂装中导致漆膜变黄的原因是漆膜太厚了,烘烤时间长或温度过高引起;氧化后在水洗槽中浸泡时间太长;杂质离子特别是硫酸根离子含量过高。所以漆膜不宜太厚,控制烘烤时间与温度,控制杂质离子的含量,不要在水洗槽中浸泡太长时间。只要注意这些就基本不会存在漆膜变黄的可能了。下期小编接着为大家介绍一下铝型材电泳涂装的另一种
升降平台铝材防护罩
铝型材电泳涂装缺陷原因1——漆膜变黄
工业铝型材在电泳涂装中导致漆膜变黄的原因是漆膜太厚了,烘烤时间长或温度过高引起;氧化后在水洗槽中浸泡时间太长;杂质离子特别是硫酸根离子含量过高。所以漆膜不宜太厚,控制烘烤时间与温度,控制杂质离子的含量,不要在水洗槽中浸泡太长时间。只要注意这些就基本不会存在漆膜变黄的可能了。下期小编接着为大家介绍一下铝型材电泳涂装的另一种缺陷---针zhen孔。
原铝、铝合金及铝材的生产方法
目前工业生产原铝的方法只有霍尔-埃鲁铝电解法。由美国的霍尔和法国的埃鲁于1886年发明。霍尔-埃鲁铝电解法是以氧化铝为原料、冰晶石(Na3AlF6)为熔剂组成的电解质,在950-970℃的条件下通过电解的方法使电解质熔体中的氧化铝分解为铝和氧,铝在碳阴极以液相形式析出,氧在碳阳极上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逸出。每生产一吨原铝,可产生1.5吨的二氧化碳,综合耗电在15000kwh左右。
工业铝电解槽大体上可以分为侧插阳极自焙槽、上插阳极自焙槽和预焙阳极槽三类。由于自焙槽技术在电解过程中电耗高、并且不利于对环境的保护,所以自焙槽技术正在被逐渐淘汰。目前原铝年产量约为2800万吨,我国的原铝年产量约为700万吨。
必要时可以对电解得到的原铝进行精炼得到高纯铝。目前的铝合金生产方法主要以熔配法为主。由于铝及其合金具有优良的可加工性能,所以通过锻、铸、轧、冲、压等方法生产板、带、箔、管、线等型材。


铝合金时效炉之影响时效的因素
铝合金时效炉之影响时效的因素,包括时效温度的影响,从淬火到人工时效之间停留时间的影响,合金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合金的固溶处理工艺影响。
时效温度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时效时,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大小、数量、成分以及聚集长大的速度不同,若温度过低,由于扩散困难,G·P区不易形成,时效后强度、硬度低,当时效温度过高时,扩散易进行,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尺寸大,时效后强度、硬度偏低,即产生过时效。因此,各种合金都有适宜的时效温度。
1、从淬火到人工时效之间停留时间的影响:
研究发现,某些铝合金如Al-Mg-Si系合金在室温停留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合金的强度指标达不到zui大值,而塑性有所上升。如ZL101铸造铝合金,淬火后在室温下停留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强度极限较淬火后立即时效的要低10~20Mpa,但塑性要比立刻进行时效的铝合金有所提高。
2、合金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种合金能否通过时效强化,首先取决于组成合金的元素能否溶解于固溶体以及固溶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如硅、锰在铝中的固溶度比较小,且随温度变化不大,而镁、锌虽然在铝基固溶体中有较大的固溶度,但它们与铝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与基体差异不大,强化效果甚微。因此,二元铝-硅、铝-锰、铝-镁、铝-锌通常都不采用时效强化处理。而有些二元合金,如铝-铜合金,及三元合金或多元合金,如铝-镁-硅、铝-铜-镁-硅合金等,它们在热处理过程中有溶解度和固态相变,则可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
3、合金的固溶处理工艺影响:
为获得良好的时效强化效果,在不发生过热、过烧及晶粒长大的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高些,保温时间长些,有利于获得zui大过饱和度的均匀固溶体。另外在淬火冷却过程不析出第二相,否则在随后时效处理时,已析出相将起晶核作用,造成局部不均匀析出而降低时效强。



铝合金型材表面粗糙、麻面缺陷产生的原因
(一): 铝合金型材模具方面工作带硬度不够或未氮化(正常硬度48度左右模具52度以上工作带)或工作带粗糙不光滑而粘铝,模具工作带设计过长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