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产品外观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特性(kg/kvar)较大,产品成套性差。
主要产品技术指标差异:
1、国产壳式高压并联电容器的单台容量小。它们也可以在电荷泵电路中用作能量存储元件,以产生比输入电压更高的电压。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国产大容量电容器仍然是以单台334kvar产品为主导,近年出现了500kvar的电容器产品,西安ABB合资公司的产品
谐振电容器销售
主要是产品外观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特性(kg/kvar)较大,产品成套性差。
主要产品技术指标差异:
1、国产壳式高压并联电容器的单台容量小。它们也可以在电荷泵电路中用作能量存储元件,以产生比输入电压更高的电压。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国产大容量电容器仍然是以单台334kvar产品为主导,近年出现了500kvar的电容器产品,西安ABB合资公司的产品单台容量达到823kvar。而国外瑞典、美国GE公司、美国COOPER公司等从1998年就已开始批量提供单台1000kvar的电容器了。
2、国产高压电容器比特性差距大。中和电容连接于三极管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用于克服三极管极间电容而引起的自激振荡。国内外电容器比特性大致比例是国外:合资:国内=1:1.5:2,即同容量的电容器国产的体积、质量要比国外的产品大一倍。目前我国生产的全膜高压并联电容器的工作场强还较低(45~55MV/m),与国外相比(工作场强60~70MV/m)还有较大差距。国内此类电容器的单台容量已做到500-700kvar/台,对于集合式和缩小型高压并联电容器的单台容量已做到10000kvar/台,电容器损耗功率已不大于0.5W/kvar,差距表现在单位容量电容器的质量和体积均较大,国内电容器为0.2~0.8kg/kvar,而发达生产同类电容每kvar的质量为0.1~0.2kg/kvar。国内外电容器介质工作场强、内部元件电压和质量比特性对比见表2。
3、低压自愈式并联电容器整体产品与国际水平比还有差距。所用设备主要靠进口,国产金属化膜的质量不稳定,原材料部分也是进口的。
4、补偿地点选择不同。国外广泛采用在345kV及以下主负荷侧补偿,国内以在66kV及以下三次侧补偿为主。在主负荷侧补偿的优点是直接补偿、效果好,并可使主变压器结构简化、造价降低、提高输送功率。
5、产品外观上的差距。国产电容器普遍存在着造型不够美观、加工工艺粗糙、焊接和防腐涂层质量差等明显差距。
电容器容量标示:
1、直标法:用数字和单位符号直接标出。如01uF表示0.01微法,有些电容用“R”表示小数点,如R56表示0.56微法。
2、文字符号法:用数字和文字符号有规律的组合来表示容量。如p10表示0.1pF,1p0表示1pF,6P8表示6.8pF,2u2表示2.2uF。 3、色标法:用色环或色点表示电容器的主要参数。电容器的色标法与电阻相同
电容器偏差标志符号:
+-0--H、+-10%--R、+50%-10%--T、+30%-10%--Q、+50%-20%--S、+80%-20%--Z
常用电容器:
电容器容量的简易测试方法
其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应尽可能采用精度较高的磁电系或电动系仪表。接通电源后,应尽可能快(1-2S)记录下仪表的示值。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用下式求取被测电容器的电容量。
C=3183 I/U式中C----被 测电容器的电容量,μFI-----电流表读数,A;
U----电压表读数,V。
元器件开路
电容器开路后,没有电容器的作用。不同电路中的电容器出现开路故障后,电路的具体故障现象不同。如滤波电容开路后出现交流声,耦合电容开路后无声等。
故障现象:电容器两极短路
故障原因
1、未通电,1击穿,电容器内部短路。
2、未通电正常,通电后击穿,电容器外部连线短路。
修理方法
1、更换新元器件。
2、电容器外部连线短路,检查短路点,断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