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球仪,1903年制作,直径三尺,嵌有1449颗恒星,沿袭了古代的星名和星座划分,南极圈内的星座为明末从西方传入。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又称浑天仪。
浑象——演示仪器(20张)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浑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以转之,置於密室,与天行相符, 张衡 、 陆绩 所为。”《清史稿·天文志三》:“自古言天之精者,知日月五
浑天仪铸造厂雕塑
清代天球仪,1903年制作,直径三尺,嵌有1449颗恒星,沿袭了古代的星名和星座划分,南极圈内的星座为明末从西方传入。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又称浑天仪。
浑象——演示仪器(20张)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浑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以转之,置於密室,与天行相符, 张衡 、 陆绩 所为。”《清史稿·天文志三》:“自古言天之精者,知日月五星为浑象而已。”[1]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四:浑天仪,古器也。旧京凡四座,每座约用铜二万斤。至道仪在测验浑仪所,皇祐仪在翰林天文局,熙宁仪在太 史局天文院,元祐仪在合台。绍兴三年,工部员外郎晋陵袁正功献浑仪木样,命有司制之,太史局请折半制 造,计用铜八千四百馀斤。诏工部侍郎提举,後以巡幸不克成。
古代的天文仪器。有浑仪
、浑象两种。浑仪又称圆仪,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何时创制,尚难断定。西汉
落下闳曾制造此仪以观天象,经东汉
贾逵、东晋
孔挺、南北朝张
子信、唐李淳风
等人研究、改进, 日趋精密
完善。其主要结构分外、中、内三层。外层由子午环、地平环等交结成固定的框架,放置在支架上;中层由黄
、白道
环等构成;内层由极轴、赤经双环和窥管(或称望管)等组成。宋元时,沈括、郭守
敬对浑仪进行革新简化,制成了简单而精密的简仪。浑象又称水运浑象或漏水转运浑天仪,是表示天象的仪器,与现代的天球仪相似。西汉耿寿昌发明,东汉张衡对其进行了改造。其构造是在一个直径四尺(一说为五尺)多的空心铜球上,刻画和镶嵌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宿以及黄赤道、南北极、
企业名片
|
河北鼎泰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邸经理(False) / |
|
联系地址:中国· 河北省· 保定市·唐县田家庄工业区(邮编:072350)
联系电话:0312-4980101 手机:15188937799
联系传真:0312-4980101
电子邮箱:txfytd@126.com 联系QQ:535664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