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单片机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成功的是INTEL的8031,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后来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
基于Altera的FPGA口袋机生产厂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单片机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成功的是INTEL的8031,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后来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32位Soc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型号也只有10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单片机的应用范围
在说单片机应用之前,首先来谈谈我们使用的电脑(PC机),我们使用的电脑属于通用计算机,真是感叹计算机发展神速!现在个人电脑的性能比以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普通PC机的运行速度就已经达到了3GB以上,拥有海量的硬盘空间,80GB、160GB甚至200G都很常见,内存普通的都有256M、512M甚至有1G内存,使用19'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正是这些电脑的很高的性能,为我们海量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多媒体和网络应用、办公、家用等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比之下,单片机的硬件配置就没有通用计算机那么高了,单片机运算速度一般只有几兆至几十兆,如51单片机常用的晶振频率有6MHZ、11.0592MHZ和24MHZ等;单片机内部程序空间也比较小,一般在几KB到几十KB;单片机内存RAM一般几百字节到几KB。虽然单片机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无法和电脑相比,但是单片机具有高可靠性、体积小、智能性、实时性、可塑性强(只要写入不同的程序,同一片单片机能够完成不同的工作)等诸多特点,而且价格低廉,如一片89S51单片机才几块钱。正是这些特点,使单片机成为工程师们开发嵌入式应用系统和小型智能化产品的选择!
如何学好单片机
学习好单片机,主要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经验。在校学生的话,实践机会的确会比较少,但是有机会的话,可以毕业实习选择相关的课题,这样就可以接触到实际的项目。而且如果单片机微机原理是一门主课的话,相信学校会安排比较多的实践上机机会。有能力的话,可以找一些相关兼职工作做做,会更有帮助。而且单片机开发应用需要软硬件结合,所以不能只满足于编程技巧如何好,平时也要注意硬件知识的积累,多上上电子论坛网站,买一些相关杂志。可能的话,可以到电子市场去买一些小零件,自己搭一个小系统让它工作起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