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高寿老人本乐长老
2003年10月,殿宇重建的报恩寺,由当代高僧本焕大和尚主持诸佛菩萨圣像开光。为区别道观河报恩寺,本焕大和尚改寺名为“报祖寺”,以示不忘祖师弘法利生之遗训。当月,本焕大和尚传法于本乐法师,为之取名“常教心安”,为禅宗临济法脉第四十五代法嗣。
2015年7月份,《本乐法师书法集》由荣宝出版集团出版发行,政协、书法家协会名誉、书
沙门本乐长老书法作品墨宝
百岁高寿老人本乐长老
2003年10月,殿宇重建的报恩寺,由当代高僧本焕大和尚主持诸佛菩萨圣像开光。为区别道观河报恩寺,本焕大和尚改寺名为“报祖寺”,以示不忘祖师弘法利生之遗训。当月,本焕大和尚传法于本乐法师,为之取名“常教心安”,为禅宗临济法脉第四十五代法嗣。
2015年7月份,《本乐法师书法集》由荣宝出版集团出版发行,政协、书法家协会名誉、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书名,书法评论家刘少英作序,书中收录的80幅作品,是对本乐法师近30年创作成果的一次汇集。全书以对联、中堂、条屏、横批、扇面等形式创作题书了名人名家及禅道方面的诗词、格言、联对内容,是弘扬价值观, 传播文化的一部力作。
本

从清朝建寺,延续7代,仓埠报恩寺迄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了。其间大德高僧辈出,四众弟子遍布,誉满海内外。从这里出家进入佛门的南禅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大师和临济法脉第四十五代法嗣本乐长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本焕大师
1930年1月15日,本焕长老二十岁,胜缘成熟,毅然投报恩寺礼传圣老法师披剃出家,法号本幻,后改名为本焕。由于他刻苦修学,诚实勤谨,不仅得到师父的喜爱,还得到经常到庙上拜佛供养寺庙的万遐进女居士的喜爱。万居士是当时湖北省万耀煌的姐姐,自幼信佛,乐善好施,拜报恩寺开山师祖璜定老和尚为师,当地僧俗称她为万大姑太或万大师太。姑太认为本幻在这小庙里,由于当地深通经文的不多,难于帮他深造。于是资助并介绍他到武昌宝通寺受戒。
本乐长老
本乐老法师是现代太虚大师现存于世为数不多的弟子之一,自幼出家于新洲仓埠报恩寺,并礼该寺住持传久老法师为依止师,获赐法名心发,号本乐,与当代高僧本焕大和尚为同门师兄弟。
本乐老法师主持报祖寺10年来,来寺求子,求财,求学,医病,,求福者屡屡感应,遐迩。然老和尚不以为意,每每劝人积德行善,信愿念佛为要。本乐老法师以重现祖庭,培养僧才,恢复道风为三大愿。
本乐长老书法作品《放下》
放下面子
把面子端着,自以为是给人一种感,实际是给人一种距离感。人与人的交往,为什么要被那一层没意义的面子,隔住了真心?
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得还可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拉不下这个脸,终死在面子上。
放下压力
当你把责任背在肩上,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累与不累,却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学会好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其实也是一种前进。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放下过去
未来的任何,即使再远,也终会到来;过去的任何,即使是几分钟之前,也永远无法回去。过去的故事已经发生,可以怀念,不能纠结,你才能过得更幸福!
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
放下自卑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都有不如人的地方,但正是因为这些棱角,才是我们与众不同的特征。试着去理解真实的自己,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本乐长老书法作品《为善zui乐》联系方式
意思是:人活在世积德行善是快乐的,而学会忍让是安逸的。
它的原句是:作德日休,为善乐 知足不辱,能忍自安 。作德日休,为善乐 知足不辱,能忍自安。
选自清·窦镇《师竹庐联话·卷十一·格言》
上联出自《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意思是修德行善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作伪饰巧,费尽心机,反而越来越糟。
“为善乐”,事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乐?王言为善乐。”
上联的意思是修德行善不费心机,会越来越好,因而做好事快乐。“为善乐”乐在何处?清人说得好:“为善乐,是不求人知;为恶苦,是惟恐人知。”(申居郧《西岩赘语》)
下联出自《老子》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知道满足不会遭到,知道休止,不会遇到危险,这样的人就可以长久了。能忍自安这是修身养性、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
步翼鹏的《忍耐诗》云:“忍则身无辱,耐则身无害,不忍或不耐,小事反成大。”这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