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管的发展历史
1947年英国H.Morrogh发现,在过共晶灰口铸铁中附加,使其含量在0.02wt%以上时,石墨呈球状。
1948年美国A. P.Ganganebin等人研究指出,在铸铁中添加镁,随后用硅铁孕育,当残余镁量大于0.04wt%时,得到球状石墨。从此以后,球墨铸铁开始了大规模工业生产。
有关铸铁管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668年巴黎郊区从
铸铁管
铸铁管的发展历史
1947年英国H.Morrogh发现,在过共晶灰口铸铁中附加,使其含量在0.02wt%以上时,石墨呈球状。
1948年美国A. P.Ganganebin等人研究指出,在铸铁中添加镁,随后用硅铁孕育,当残余镁量大于0.04wt%时,得到球状石墨。从此以后,球墨铸铁开始了大规模工业生产。
有关铸铁管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668年巴黎郊区从塞纳河至凡尔赛全场约21.14Km的输水管线,300年的时光流逝,除部分管道和接头维修更换外,主体仍在使用中。

铸铁管孔径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温度:浇注温度高,有利于补缩,但太高会增加液态缩短量,抵消除缩孔、缩松倒霉,所以应依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浇注温度,一般以1300~1350℃为宜。
2、砂型的紧实度:若砂型的紧实度太低或不均匀,致使浇注后在金属静压力或缩短力的效果下,发作型腔扩展的现象,致使本来的金属不行补缩而招致铸件发作缩孔缩松。
3、浇冒口及冷铁:若浇注系统、冒口和冷铁设置不当,不能保证金属液次序凝聚;别的,冒口的数量、巨细以及与铸件的联接当否,将影响冒口的补缩效果。

铸铁管施工时需要掌握的信息
铸铁管管道工程施工前应有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铸铁管沿线的下列情况和资料:
1)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情况;
2)工程材料、水文地质、工程用地及施工用水、排水条件、供电条件等;
3)工程材料、施工机械供应条件;
4)在地表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的水文和航运资料;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及流冰的资料;
5)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