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行业产业链上游指冷链设备制造商,包括冷库冷藏设备制造商,例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设备和运输车辆制造商,例如冷藏车运输工具。中游指冷链食品加工、配送、销售三个环节。食品加工包括制冷和加工两方面;配送中心有三种配送方式,分别是冷藏车制冷低温配送、干冰为主的低温配送和蓄冷材料的低温配送。销售商是指生产商、批发商和销售商共同完成的销售环节。下游是需要冷链服务的消费
冷藏车出售

冷链物流行业产业链上游指冷链设备制造商,包括冷库冷藏设备制造商,例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设备和运输车辆制造商,例如冷藏车运输工具。中游指冷链食品加工、配送、销售三个环节。食品加工包括制冷和加工两方面;配送中心有三种配送方式,分别是冷藏车制冷低温配送、干冰为主的低温配送和蓄冷材料的低温配送。销售商是指生产商、批发商和销售商共同完成的销售环节。下游是需要冷链服务的消费者人群。
冷链物流走向智能化
要更好地降低冷链物流配送成本,就必须要借助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仓库管理、运输管理、温控监管、定位管理等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借助更为的信息技术,以帮助生鲜电商实现安全可追溯、质量可监控、订单信息可跟踪等。尤其是要通过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实现冷链物流的智能化,将能够大幅提升冷链物流配送的效率,并对整个冷链物流配送进行更好的管理把控。

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因运输途中腐烂的水果、蔬菜等食品价值约700亿元,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这种损失是由于运输不当造成的。如果能够在农产品运输中引入冷链运输物流服务,可以较大限度地减少果蔬运输中的损失。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增长空间巨大,未来五年社会投资将增加2000亿元。到2015年,将初步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将分别达到20%以上、30%和36%,流通中产品的腐蚀率将分别降至15%、8%和10%以下。我国只有5%、15%和23%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进入冷链系统。在欧美、日本等发达,95%以上的农产品进入冷链。

发展问题: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冷链物流对企业是否有好处。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并牵涉到整个价值链上的各方。如果一些供应商想使用正规的车,但是零售商或消费者并没有因此而给予额外的照顾(没有在零售上得到好处),而是与其它的供应商同等对待(如在收货时所执行的标准不同,无法严格执行,从而打击了好的)。由于并没有因为某个供应商提供较好的冷链物流而给予额外的照顾,这样一来就间接地鼓励了供应商使用非标准的车(杂牌军)。而真正能做到的供应商则在少数,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物流的问题。大的阻力在于一些供应商也想使用正规的车,零售商并没有给予额外的照顾。上海的一些零售商严格要求使用冷藏车,这在整个要求是高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