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业中作为减水剂、缓凝剂:水泥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葡萄糖酸钠后,可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和强度,且有阻滞作用,
该工艺是以葡萄糖作为原料,采用液体深层通风搅拌方式,发酵过程中控制搅拌转速和通风量,通过流加控制发酵液的pH值,发酵周期约25~35h,发酵结束后,发酵液经板框过滤体、活性炭脱色、浓缩结晶、离心、干燥包装等工序,得到葡萄糖酸钠产品。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酸钠技术以其反应条件
混凝土减水剂价格
在建筑业中作为
减水剂、缓凝剂:水泥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葡萄糖酸钠后,可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和强度,且有阻滞作用,
该工艺是以葡萄糖作为原料,采用液体深层通风搅拌方式,发酵过程中控制搅拌转速和通风量,通过流加控制发酵液的pH值,发酵周期约25~35h,发酵结束后,发酵液经板框过滤体、活性炭脱色、浓缩结晶、离心、干燥包装等工序,得到葡萄糖酸钠产品。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酸钠技术以其反应条件温和、工艺路线简洁环保、产品成本低等优势,已经成为葡萄糖酸钠生产的主导技术。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适应性一直以来都是难以克服的问题,聚羧酸
减水剂也不例外。水泥的组分、比表面积、含碱量、石膏的种类及掺量的不同等都会影响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研究表明:水泥中的C 3A 含量越高,比表面积越大,含碱量越高,会致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尚燕等研究表明:石膏掺量和结晶形态对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水泥颗粒的分散。随着石膏掺量的增加,溶液中可溶性浓度增大,会与聚羧酸盐减水剂形成竞争吸附的态势,急剧降低聚羧酸的吸附率,严重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分散效果。除此之外,水泥中所含的SO42-离子对其使用效果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大量的SO 42-离子会直接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的对水泥粒子的吸附量,导致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大大减弱,于是就出现了泌水的问题。通过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减水剂掺入到水泥后,通常都可能会遇到减水率偏低、净浆流动度低、流动性较差、严重泌水等问题。
聚羧酸系
减水剂的复配技术:
但是母液的合成与实践应用需要一段周期,且一种类型的母液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减水剂在工程应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而掌握母液间的复配及辅助小料的物理性复配,则是聚羧酸减水剂应用的必要补充,而通过母液特点和小料的物理性复配方案来解决工程现场面临的技术问题就显得非常关键。所以说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技术是未来研究人员的工作。
近几年来聚羧酸
减水剂母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合成工艺也是大家想知道的,以下三方面为您介绍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合成工艺:
合成工艺简图: 酯化反应 →→ 聚合反应 →→ 中和反应 →→ 母液 →→ 成品。
(1)酯化反应(制备大单体):计量聚乙二醇,将其在水浴中溶化,加入反应槽内,同时加入,以及小料1份(和吩嗪比例为5:1),升温至90℃,加入(作为催化剂),继续升温至120℃,保持4.5h,后充氮气2小时,(6㎡/时,每30分钟充1瓶,共4瓶),反应完成,得到减水剂中间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酯和水。(经减压 →蒸馏 →脱水,酸化反应更为完全)。
(2)聚合反应:采用过硫酸铵引发、水溶液聚合法。计量酯化产物即聚乙二醇单酯,,分子量调节剂,配以去离子水,泵入滴定罐A备用,是为A料。计量过硫酸铵,配以去离子水,泵入滴定罐B备用,是为B料。加去离子水入反应槽,升温至85℃,同时滴定A、B料。A料3小时滴定完,B料3.5小时滴定完,保温1.5小时。(温度控制:90±2℃)。
(3)中和反应,(是中和上面酯化反应之中使用的催化剂),将反应好的聚合物降温至50℃以下,边搅拌边加入纯碱,等到PH值为7左右,反应完成,得到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