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钛钨钒类蜂窝式脱硝催化剂基本采用600-615℃的煅烧工艺,但是实际上,根据组分的不同,不同金属之间的作用键的形成温度也是不同的[2]。本旨在探讨生产中不同煅烧温度对蜂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有分析得出:催化剂表面沉积的飞灰主要是一些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与烟气中的飞灰相比,硫酸盐化的颗粒数目明显增加,As和Na等元素更容易在小颗粒上富集,进而对催化剂造成严重。电厂烟气脱硝催化剂
水泥脱硝催化剂
目前,钛钨钒类蜂窝式脱硝催化剂基本采用600-615℃的煅烧工艺,但是实际上,根据组分的不同,不同金属之间的作用键的形成温度也是不同的[2]。本旨在探讨生产中不同煅烧温度对蜂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有分析得出:催化剂表面沉积的飞灰主要是一些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与烟气中的飞灰相比,硫酸盐化的颗粒数目明显增加,As和Na等元素更容易在小颗粒上富集,进而对催化剂造成严重。电厂烟气脱硝催化剂的主要类型有蜂窝式、板式和波纹式,结构如图1 所示。蜂窝式催化剂表面积大、活性高、体积小,目前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平板式催化剂比例其次,波纹板少。

催化剂原料包括钛钨粉、硬脂酸、乳酸、纸浆棉、玻璃纤维、羧纤维素、聚。结合设计的折扇式、迷宫式、阶梯式催化剂模块布置方式,可高降低烟气压力损失80%,实现更低的机组运行成本。以某225MW燃气机组为例,每年至少可节约150万元运行费用,可完全替代进口燃气脱硝催化剂。在钛基钒类商用催化剂配方中加入钨会地减少催化剂的烧结,不同钨含量所允许的高运行温度是不同的,SCR反应器在正常运行温度工作时,烧结现象可以忽略。因此,SCR反应器的运行温度必须严格遵守厂家的指导要求。

近年,非电行业工业炉窑NOx排放比例不断攀升,已经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源。十三五期间,“超低排放”、“蓝天”等规划措施相继实行,对于工业烟气污染排放有了更严格要求。针对钢铁、玻璃建材等非电力行业烟气温度低的特性(如钢铁烧结/球团烟温120~180℃、日用玻璃炉窑烟温180~240℃),传统的SCR脱硝技术因催化剂工作温度高、无适宜热源、加热运行成本高等弊端不宜直接采用,必须对催化剂进行针对性改良,以提高其在低温烟气脱硝领域的适用性。
引起催化剂效率衰减而缩短其寿命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原料中杂质的毒化作用;高温时的热作用使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晶粒增大,从而导致比表面积减小,或者引起催化剂变质;反应原料中的尘埃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炭沉积物覆盖了催化剂表面;催化剂中的有效成分在反应过程中流失;强烈的热冲击或压力起伏使催化剂颗粒破碎;反应物流体的冲刷使催化剂粉化吹失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