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影剧院68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电影局)
按照影剧院至少配置1台的原则,现有AED等急救设施设备1台,计划增加配置67台(影院50台、剧院17台),共68台。
2022年底前完成配置47台,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六)机场、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等587台(市交通委、重点站区管委会、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现有AE
除颤仪厂家
(五)影剧院68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电影局)
按照影剧院至少配置1台的原则,现有AED等急救设施设备1台,计划增加配置67台(影院50台、剧院17台),共68台。
2022年底前完成配置47台,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六)机场、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等587台(市交通委、重点站区管委会、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现有AED等急救设施设备116台。
全市客运火车站35个,现有AED等急救设施设备11台,重点站区管委会、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每个客运火车站至少1台的原则,计划增加配置39台,共50台。
全市城市轨道交通站408座、交通枢纽7个、长途客运站6个,现有AED等急救设施设备116台。市交通委负责按照每个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至少1台的原则,计划增加配置305台,共421台。
以上重点公共交通场所计划共配置587台。
2021年底前完成配置411台,其中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实现全覆盖,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健康行动(2019-2030年)》和《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持续提升本市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根据《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一)完善社会急救培训体系,逐步实现教学大纲、考核标准和培训证书的规范管理,形成社会急救培训长效机制。
(二)2023年重点行业从业人员普及率达到80%,即29.94万人次;取证率达到40%,即14.97万人次。
(三)完善社会急救志愿者信息化管理。社会急救志愿者信息平台与120指挥调度系统对接,实现社会急救与急救信息有效衔接。
二)明确培训主体
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及其所属培训基地、北京急救中心及其指导和认定的培训机构作为开展社会急救培训主体,负责具体实施。鼓励医学行业协会、医学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具备能力的组织开展社会急救培训。鼓励其他符合要求的社会组织、培训机构,参与社会急救培训工作。
主责部门:市红十字会
配合部门:市卫生健康委
(三)细化各方责任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要督促本行业、本地区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培训工作的主体责任,按照本方案的任务目标督促有关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制定培训计划并向领导小组报备,推进本行业、本地区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获证培训和普及培训。领导小组按季度督促培训工作落实情况,年底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纳入精神文明考核评比之中。
主责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
配合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管委会、重点站区管委会、各区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