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硅粉桨叶干燥机 设备结构
微硅粉桨叶干燥机壳体由设备内壁和外夹套组成,其中夹套设计成蜂窝状,即在夹套壁面上有规律地冲出许多翻边向里的凹形圆孔,翻边与内壁焊接,以增加强度干燥机壳体设计为整体结构,在顶部设有人孔和视镜,既方便观察和维修,又避免了由于普通桨叶狭长密封面的泄漏而造成的氧化反应,顶部穹顶结构设计加强了设备整体强度。
空心热轴和空心叶片结构是渣浆
双轴桨叶干燥机直销
微硅粉桨叶干燥机 设备结构
微硅粉桨叶干燥机壳体由设备内壁和外夹套组成,其中夹套设计成蜂窝状,即在夹套壁面上有规律地冲出许多翻边向里的凹形圆孔,翻边与内壁焊接,以增加强度干燥机壳体设计为整体结构,在顶部设有人孔和视镜,既方便观察和维修,又避免了由于普通桨叶狭长密封面的泄漏而造成的氧化反应,顶部穹顶结构设计加强了设备整体强度。
空心热轴和空心叶片结构是渣浆旋转式间接干燥机的关键部件。多晶硅渣浆桨叶干燥机有两根空心热轴,两轴旋转方向相反,均向着设备中心线方向,借助叶片上的辅助抄料板, 把物料从中心推向壁面,又从壁面将物料向上提升,越过空心热轴,挤到设备。针对磨琢性比较强的物料,叶片内不通入蒸汽,而需要设置附件。
运行结果分析
1、进出泥质
污泥含水率由75%~85%降至10%~30%,污泥量由9 t/d减至3州左右,体积缩小4~5倍,大幅度减少了污泥体积,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同时,污泥湿基含铜率由原来不足2%升高到3%~5%,提高了污泥出厂的湿基含铜率。
2、二次污染控制
干燥机里的物料里含有水分、脂类、硫化物等多种不同物质,在热干化过程中,这些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成为固态或气态,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二次污染,不但产生废液,而且产生少量影响环境的气体。
本项目中,污泥干化所产生的尾气均用管道密封收集,通过喷淋塔将尾气进行处理。高温尾气进入喷淋塔后,经喷淋清洗,水蒸气冷却形成冷凝水,粉尘、等其它污染杂物则被喷淋液、吸收后形成废液,和热干化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一起排入现有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净化后的达标尾气排入大气,有效控制二次污染。
国外对污泥处理的管理非常严格,它必须是环境安全的,不能产生二次污染。所以国外的污泥干化技术很重视尾气处理和臭味控制。早期的ESP直接加热系统,引入外部空气经加热后通入干燥器,蒸发污泥中的水分并运送污泥。离开干燥器后热风与干污泥颗粒分离,然后经过除尘、热氧化除臭后排放。由于热风的量很大,使得尾气处理成本非常高,这一缺陷使人们一度将兴趣转到了间接加热系统上。后来,安德里兹( Andritz)的转鼓式直接加热工艺采用了气体循环回用的设计,使这一缺陷得到明显改善。在其干燥工艺中,热风经过除尘、冷凝、水洗后, 85%返回转鼓,只有15%需经过热氧化除臭后排放。这减少了尾气处理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大减少了外部空气的引入量,将转鼓内氧气的含量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对于间接加热系统,尾气的量要小得多,相应尾气处理的负担要轻得多。西格斯干燥设备的尾气经冷凝、水洗后送回燃烧炉,将产生臭味的化合物分解,所以其尾气能满足很严格的排放标准。另外,无论是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系统,干燥设备内部都采用适当负压,避免了臭气的外泄,工厂的污泥仓、干燥车间、成品仓等构筑物内的气体都抽走集中处理。
设备安全
在老式干燥器里,起火或相当频繁,令污泥干燥设备的安全性能倍受置疑。现在,起火或的大部分原因已经明确,与有关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氧气、粉尘和颗粒的温度。不同的工艺报道或许会有些差异,但总的来说必须控制的安全要素是:氧气含量<12%; 粉尘浓度<60g/m3; 颗粒温度<110 ℃。现在的污泥干化技术都非常重视设备的安全性,并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来完善设计和加强管理。对于控制氧气的含量,间接加热器如西格斯的干燥设备还附加了氮气保护来确保系统内氧气含量<2%; 直接加热器,如安德里兹的转鼓则如前所述,通过气体循环使用来控制氧气含量<8%。系统内氧气含量的实时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在安德里兹的系统内设置了氧气超标保护,一旦氧气含量超过10%,系统会自动停机。颗粒温度的控制关键在于控制污泥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必须保持干泥中适量的水分,以避免污泥过热而燃烧,所以当污泥达到一定的干度( 如90%) 就需离开干燥器。这也使解决污泥在设备内的粘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粉尘的控制,采用干料返混的干燥工艺较好,而对于那些产生粉状产品的间接加热设备则需注意这个问题。另外污泥干化厂还需考虑其它的安全因素: 设计有湿污泥仓的工厂,必须考虑的产生而尽量减少湿泥的贮存时间,在安德里兹的设计中将湿泥仓中浓度控制在1%以下; 干泥仓的安全同样受到重视,为防止自燃,干泥颗粒的温度必须控制在40℃以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