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能源审计方案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为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规范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提高公共机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财政支出。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公共机构的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及能源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检验、核查和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提出改进用能方式或提高用能
能源审计方案
能源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能源审计方案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为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规范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提高公共机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财政支出。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公共机构的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及能源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检验、核查和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提出改进用能方式或提高用能效率建议和意见的行为。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技术导则》)第二十三条
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
(一)查阅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和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检查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核对电、气、煤、油、市政热力等能源消耗计量记录和财务账单,评估分类与分项的总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三)检查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审查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四)检查次能源审计合理使用能源建议的落实情况;
(五)查找存在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或者部位,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议;
(六)审查年度节能计划、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核实公共机构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说明;
(七)审查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能源审计中用能单位常见的问题
能源审计有利于加强能源管理,使节能管理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能够使管理层准确合理地分析评价用能单位本身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水平,用以指导日常的节能管理,以实现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能源的合理配置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地发展。
用能单位常见问题:
1、制度管理 能源管理制度不健quan,能源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少能源使用的记录及分析,无能耗定额。
2、计量设备缺失,无分级分项计量 计量设备配备率、完好率不符合要求,能源管理没有可靠完整的数据依据。
3、用能设备 用能设备陈旧,有高耗能淘汰设备在用情况;照明未选用节能灯具;空调机组运行效率低,大功率设备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
4、能源浪费现象“白昼灯”、“长流水”现象时有发生。
5、节能改造困难多 无针对性节能改造方案;资金问题等。
建筑能源审计
针对目前绿色建筑体验感和获得感总体较弱,绿色建筑项目较少,特别是“居住建筑基本为,而工业建筑更是尚未要求实施绿色建设”的现状,此次将建设标准,根据我国绿色建筑由低至高分为一、二和三3个级,拟新规定“特区内新出让土地上的新建建筑,全部按照不现行一进行建设;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不现行二进行建设;工业建筑全部按照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而对于基础设施陈旧或不齐备、环境脏乱差、公共建筑能耗高的老旧住宅小区,则在完善对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耗限额管理、碳排放核查等主要环节的制度设计基础上,对高消耗高排放的按照首年能源审计、次年强制节能改造分阶段推进,同时性提出建筑内部能耗公示制度,强化建筑末端的节能管理。经评估不符合相应绿色建筑标准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和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将优先纳入绿色化改造计划。
能源审计
各重点用能单位、牵头部门和相关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进度要求推进接入端系统建设,及时将数据接入省级平台或平台并实现每日上传,确保上传数据质量。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要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接口协议和安全要求,基础软硬件选择必须符合在安全可控方面的要求,接入端系统在线监测数据要确保来源于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器具。
上传的数据应包括重点用能单位消耗的石油、煤炭、电力、、热力等主要能源品种的数据,个别不具备条件的重点用能单位,经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后,在2020年底前确保实现用电数据的在线监测和数据上传的情况下,可逐步接入其他能源品种数据。鼓励重点用能单位本着集约建设、互联互通的原则,开展覆盖全部资源消耗的综合监测管控系统建设,整合已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或控制系统,为本单位节能挖潜、降本增效提供支撑。各地区应加强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切实发挥系统作用。
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通过联合等方式加强监管,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对未按要求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未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依法依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未达到要求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