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机关建设属于自身建设的范畴。作为事务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在完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保障机关运转,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建设节约型机关涉及面广,参与组织和管理的部门较多,由于管理主体不够明确,机关事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在履行职责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阻力,在建设节约型
能源计量审查
节约型机关建设属于自身建设的范畴。作为事务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在完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保障机关运转,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建设节约型机关涉及面广,参与组织和管理的部门较多,由于管理主体不够明确,机关事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在履行职责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阻力,在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中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因而有必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机关事务部门在节约型机关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根据职责分工,发展改革、财政、建 设、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机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核评估,控制建设规模; 建设部门负责机关建筑项目的节能标准和审核; 门负责机关预算管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负责查处各种违规问题。为理顺职责关系,应逐步细化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在相关领域中的职责分工,分清主次责任,特别是与门之间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在制定实施性、行业性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中,机关事务部门要配合执行门的制度; 在资产管理、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机关事务管理中,门要配合执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制度。
(1) 职能的拓展。改革开放后,随着改革改革的深入,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职能在减少,同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能在不断增加,如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职能的拓展,使机构人员和行政管理支出也有了相应增加。 ( 2) 规模的扩张。随着职能的拓展,财政支出规模、公务人员规模也呈不断扩张之势。 ( 3) 物价成本的上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市场物价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履行职责的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成为推动机关运行成本的原因之一。 ( 4) 计划经济的因素。在体制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机关事务管理模式仍有一定惯性,如习惯于机关服务保障小而全,封闭管理,垄断供给,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缺乏竞争机制,成本意识淡薄,也是机关成本较高的一个原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