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供需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制约当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够缓解水污染。2013 年“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节水型社会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建立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2005
节水型单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供需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制约当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够缓解水污染。2013 年“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节水型社会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建立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2005 年,制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对试点地区节水型社会评价工作起了指导意义。本次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评价权重,结合灰关联分析法,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构建江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模型,对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进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节水工作提供思路。

为了推进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的制度化进程,对该项工作的背景和依据进行了分析,结合法律法规要求对该项工作的定位进行了探讨。将水资源论证过程划分为论证阶段、建设及试运行阶段、正式运行阶段,并分别提出了各阶段评估的重点内容。基于水资源论证后评估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了后评估的触发、介入、组织、结论形成及处理机制。
重点做好乡村集中供水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对于水源可靠、人口密集的地方,有条件的都要兴建集中供水工程。对分散的难以实行集中供水的村庄,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解决。在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的情况下,不断抓好农村的生活节水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发展乡村节水技术,推广乡村集中供水技术,鼓励研究开发并推广乡村家用水表和节水型用水设施。
城镇污水治理方面,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80%以上,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 55%。因此,要扩大或新增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污水处理厂,在重点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达 10 万 m3/d。建设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力求全省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 30%。工业废水治理方面,可以规划在汾河流域规模以上企业及万元产值取水量超过该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企业组织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建设节水工业园区工程。在汾河流域针对高耗水、排放量大的火电、焦化、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创建节水型工业企业工程,通过更换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使废水处理及回用率达到上述污水治理要求。
一是要依据《水法》,结合我省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要求,把节约用水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二是要制定有利于节水发展的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要依法推行用水计划制度,扩大节水产品市场份额。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供水水价体系,严格实行计量收费,推行差别水价、超额用水部分加价,以经济杠杆调节和促进节水。三是要继续有步骤地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较大幅度地提高地下水取水特别是城镇自备井的水资源费,限制地下水的超采,鼓励使用地表水和城镇公共供水系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