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供氧系统的两种供氧的方式中心供氧系统的两种供氧的方式
中心供氧主要特点有供氧站内的供氧方式可选用制氧机、液氧储罐及汇流排供氧三种方式之一或其中两种方式组合。氧气汇流排系统设置了氧气欠压声光报警装置,且可实现供氧的自动或手动切换。中心供氧氧源采用PSA变压吸附制氧机,由输氧管路分配至各个房间内。而供氧方式分为2套,即弥散供氧和分布供氧。
弥散供氧方式:
制氧机产出纯度大于90%的
制氧系统价格
中心供氧系统的两种供氧的方式
中心供氧系统的两种供氧的方式
中心供氧主要特点有供氧站内的供氧方式可选用制氧机、液氧储罐及汇流排供氧三种方式之一或其中两种方式组合。氧气汇流排系统设置了氧气欠压声光报警装置,且可实现供氧的自动或手动切换。中心供氧氧源采用PSA变压吸附制氧机,由输氧管路分配至各个房间内。而供氧方式分为2套,即弥散供氧和分布供氧。
弥散供氧方式:
制氧机产出纯度大于90%的氧气后,经新风系统配比成科学含氧量的富氧气体,富氧气体充斥整个弥散供氧管路,通往各房间。经过公司设计团队和气体学论证,打房间出气开关后经过短时间,房间氧气含量可达25%以上,达到理想效果,给予舒适富氧环境。
分布供氧方式:
纯度为90%以上的氧气充满分布供氧管路中,在每间房间的床头设有富氧呼吸接口,当觉得不适时可以直接在接口处接入吸氧面罩或吸氧管,直接呼吸富氧气体。吸氧同时可以看电视、学习、休息甚至睡觉。当不需要吸氧时直接拔掉吸氧器自动停止供氧。该系统可根据同时吸氧人数来设计。
中心供氧系统被医院所应用,中心供氧系统为病患带来了福音,随着技术的发展,氧气压稳压箱内采用双路设计,保证了各病区供氧的连续性。中心供氧每个病区的护士站内设置一台病区监测计量仪,自动监测各病区供氧压力及用氧量,为成本核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小型家用制氧机的吸氧时间应该多久
小型家用制氧机的吸氧时间应该多久
小型家用制氧机的体积相对比较小巧,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的灵活,在家庭生活中使用主要是作为保健产品,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氧疗,对于一些想购买产品的用户会咨询小型制氧机的吸氧时间的长短,一般可以根据消费者对氧量的多少来确定吸氧的时间。
目前使用者对于吸氧的时间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制氧机吸氧的时间也不是很固定,也不能随意,需要根据使用者的目的进行确定时间的长短,如是作为保健产品使用的,如作为身体康复使用的,不同的使用需求使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大概的时间为30分钟为宜。
小型家用制氧机的吸氧时间应该多久缺氧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疾病,高等,若是初处于极度缺氧的状况造成身体负荷严重,造成身体供氧量不足,导致病情的加重,若是血液循环中的供氧量达到一定的水平是有利于缓解病情的状况。
在进行小型制氧机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目的是环境病情,提升身体的素质,在吸氧的时候感觉舒适度提升也不能立即就不吸氧,要继续加长吸氧的时间,之后在进行定期的氧疗,注意吸氧的规律性,这样对身体的康复程度会更好。
小型家用制氧机的吸氧时间多久需要根据身体的特点和吸氧的目的进行调整,在吸氧的过程中达到身体保健和康复的效果。

开源节流
为了保证消费者能够吸到足够的氧量,现在的家用制氧机往往采用大气量供氧方式,而忽略了吸氧的环节。韩学平等对节氧面罩进行了研究,通过4500m海拔高度实验证明,使用节氧面罩输入600ml/min氧流量与不使用面罩输入2000ml/min氧流量差别不大,测得的血氧饱和浓度都在90%以上。从呼吸生理学分析,人正常呼吸周期4s中只有0.7s为吸气,节氧技术要避开呼气阶段和吸气后段供氧;吸气前端的气流速度较小,相同时间内吸气量少,如果采用脉冲供氧,高浓度氧在呼吸前端高速输入,与吸气前端较少量的气体混合仍能保证较高浓度的富氧气体进入肺泡囊中,与肺内的功能余气量(约2500ml)混合,使肺泡气中的氧分压瞬间增加几个毫米柱,而交换速度随肺泡气与血液中的氧压差的增大而急剧增加,这样新鲜气体进入肺内在10ms内就完成混合,0.3s就有大部分氧气被交换,可以实现短时间内节流供氧,在减少氧气产量的同时,保证了吸氧功能。此外,压差式供氧也是设计的比较巧妙的节氧方式。
微型便携
家用制氧机由于其体积重量较大,不便于携带,对于出行旅游、散步的老人来讲,还是有不足之处。微型便携式制氧机也是一个新方向,如采用背包式、肩挎式,要求其重量减小到2kg左右,对于国内家用制氧机厂家而言,是一种技术挑战和突破。
高度集成
家用制氧机目前采用部件组装模式,气路对产氧过程造成一定的阻力,增加了重量和体积,各部件之间很难保证气密性,故障率高。将气路集成,如同电路板一样进行沟槽式设计,既美观又适用。

中心供氧系统对气体过滤的要求
医院中心供氧系统作为医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医院病房、手术室、抢救室等地方随处可见使用它都得踪影,由此可以得知中心供氧系统所处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可以想象到到底有多重要,那么中心供氧系统对气体过滤有什么要求呢?
1、过滤器应安装在气体机组减压阀的进气侧;
2、应有不少于两级的过滤器,系统的过滤精度不应1μm且效率应大于98%;
3、每级进行过滤时都应设有备用过滤器;
4、过滤系统的后要设置细菌过滤器;
5、每个气体过滤器要求应设有滤芯寿命监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