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水泥生产企业对使用水泥助磨剂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关注不够,是否使用水泥助磨剂,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否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而一些常用的醇胺类水泥助磨剂,由于成本较高,使用此类水泥助磨剂后,水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够大,这些企业就没有积极性,或者只是在水泥销售旺季使用。加上部分水泥助磨剂生产企业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制约了水泥企业选择、使用水泥助磨剂的积极性。水泥只是一
固体助磨剂销售
我国部分水泥生产企业对使用水泥助磨剂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关注不够,是否使用水泥助磨剂,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否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而一些常用的醇胺类水泥助磨剂,由于成本较高,使用此类水泥助磨剂后,水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够大,这些企业就没有积极性,或者只是在水泥销售旺季使用。加上部分水泥助磨剂生产企业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制约了水泥企业选择、使用水泥助磨剂的积极性。水泥只是一个中间产品,其质量的优劣,终都要以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来评价。因此,水泥助磨剂产量的“底线”也应该是混凝土的质量性能,尤其是耐久性与安全性。具体地说,水泥助磨剂不仅要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高产做贡献,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水泥产品的社会责任,即:对混凝土的性能负责、对建筑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负责。水泥助磨剂的质量,应当满足建材行业标准JC/T667-2004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建筑的基础用材,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各个方面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这种建材。随着新结构、新工艺的发展,要求混凝土具有调凝、早强、高强、轻质、高耐久性等性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外加剂是混凝土中除水泥、砂、石和水之外的不可缺少的第五种材料。外加剂的应用是混凝土发展shi上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推动了混凝土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同时应用外加剂可以显着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成本,节约能源。所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技术和经济意义。水泥物料在粉磨过程中,加入少量的外加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能够显著提高粉磨效率或降低能耗,这种外加物质通称为水泥助磨剂。
对水泥企业在使用助磨剂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帮助水泥企业正确认识和使用助磨剂。
使用助磨剂后,为何水泥凝结时间延长
其实,这个现象很容易解释。国内的助磨剂多为复合型,水泥企业使用助磨剂的目的多为增加混合材掺量,而混合材掺量增加后,推迟了水泥水化环境形成水化产物结晶浓度的时间,宏观上表现为水泥加水后形成初始强度的时间,结果凝结时间被延长了。此外,助磨剂中复配有含多种O H -、-C O O H 的有机表面活性剂,以增加助磨效果。而恰恰是由于表面活性作用,使得这些多羟基化合物在固-液界面产生吸附,羟基在水泥粒子表面的C a2+表面形成吸附膜,或水泥粒子表面的O2-形成氢键,或-C O O H 与C a2+、M g2+在前行环境中形成不稳定的络合物沉积在水泥颗粒表面,控制了加水初期液相中C a2+的浓度,以上诸多因素阻碍了水泥水化过程,改变了初始结果形成的时间,因此凝结时间就被延长了。但是,在这种发展趋势的初级阶段,有些现象并非完全正常,有些做法值得商榷。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