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种产品做出相应的电镀加工检查基准,包括对每道工序的过程检验及对电镀加工产品的终检验。电镀加工产品的终检验主要针对产品外观、镀层厚度、结合力、耐蚀性等,对不同产品、不同检测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外观一般采用普检。即全数检查。对于镀层厚度、结合力、耐蚀性等一般采用抽检的方法,按照GB2828抽样标准进行抽样检测。公司的产品一般为Ni-Ni-Cr镀层,平均镀层厚度在6μm以
镀银厂家
对每种产品做出相应的
电镀加工检查基准,包括对每道工序的过程检验及对电镀加工产品的终检验。电镀加工产品的终检验主要针对产品外观、镀层厚度、结合力、耐蚀性等,对不同产品、不同检测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外观一般采用普检。即全数检查。对于镀层厚度、结合力、耐蚀性等一般采用抽检的方法,按照GB2828抽样标准进行抽样检测。公司的产品一般为Ni-Ni-Cr镀层,平均镀层厚度在6μm以上,耐蚀盐雾试验(NSS)48小时6级以上或24小时10级标准。
现在公司产品耐蚀能力远远超过这一标准,我们做过相应的试验,在镀层厚度在3μm时,我们镀层的耐蚀性仍能达到中性盐雾试验(NSS)48小时6级以上或24小时10级标准。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产品的检验只是对电镀加工质量好坏的一个评判,正是因为前面所进行的电镀加工过程标准化的管理,是电镀加工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才有了检测结果的标准化和检测结果的可控性,前面标准化工作做好了,电镀加工后即使不检验,产量也是完全符合标准的。
工程师或设计师在产品
电镀前应考虑到的点有:
1. 在电镀加工工艺中嵌入零件。由于电镀涉及部件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因此暴露于电镀化学品对成品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零件嵌套将导致成品表面缺乏粘附或覆盖。
2. 关键零件尺寸的公差应以电镀厚度为准。这也意味着应该考虑整体装配。
3. 完成的部件会暴露在环境中。这将有助于确定部件耐腐蚀或重复磨损循环所需的镀层厚度。
4. 因为电镀涉及使用电流来引发工件表面的反应,工件的总体几何形状将影响工件表面的电流分布(通常称为电流密度)。电镀层往往积累在诸如尖角,弯曲或螺纹之类的部位上。存在可以防止发生此问题的电镀过程。
5. 电镀溶液(表面处理或电镀浴化学物质)的排水,使得部件的内表面被充分地覆盖,并且电镀将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对于某些部件,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增加了一个漏孔。
6. 预期用途和要求的特性(例如导电性,低摩擦,高强度和耐腐蚀,等)。这些标准应该足以应用于完成每个特定部件的金属类型。
电镀加工层厚度控制方法
1.原理:每种金属电镀加工时的厚度与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有关。
2.方法:首先要计算出每种工件的面积,然后根据电镀工艺要求确定每个工件的电流密度。例如:比亚迪的插头射频端口面积约为0.13dm2,镀锡工艺要求电流密度为1.5A/dm2,因此每个工件的施镀电流约0.20A。如每挂挂72个,则每挂的施镀电流应为15A。确定了电流以后,厚度就只跟时间有关了,根据电化学计算,当电流密度为1.5A/dm2时,电镀1u的锡镀层约需要1.5分钟,如要求镀层厚度4u,则需镀4.5分钟。
3、上面第2点提到的厚度是镀层的平均厚度,因为工件有凹凸,因此每个地方的电流密度也不尽相同,导致不同部位的厚度也不一样,工件越复杂,厚度差也越大。减少厚度差主要有以下这些方法:
A. 镀液中添加能减少厚度差的添加剂;
B. 尽量用较小的电流电镀;采用阴极移动;
C. 在工件的高电流区采用适当的屏蔽措施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