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言,灌溉主要有播种前灌溉、催苗灌溉、生长期灌溉及冬季灌溉等种类。就发展到现阶段的灌溉方式而言,主要又分为地面灌溉、浇灌、科学灌溉等。
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畦灌等。这种方式灌溉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这种方式是浇地而不是浇作物。但由于田间工程设施简单,不需要能源,目
农村给水设备企业
就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言,灌溉主要有播种前灌溉、催苗灌溉、生长期灌溉及冬季灌溉等种类。就发展到现阶段的灌溉方式而言,主要又分为地面灌溉、浇灌、科学灌溉等。
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畦灌等。这种方式灌溉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这种方式是浇地而不是浇作物。但由于田间工程设施简单,不需要能源,目前仍然被广泛采用。
地上灌溉
主要有喷灌和滴灌两种。
喷灌
利用专门设备把有压水流喷射到空中并散成水滴落下,习惯称“人工降雨”,普遍应用。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水头损失减小、进与给水栓段流态良好、拦污栅断面未出现反向流速、进与给水栓各孔口流量分配差小于10%,各项水力学指标均满足要求。主要优点:①省水,比畦灌、沟灌节水20~30%。②改善田间小气候,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不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能冲掉茎叶上尘土,有利于光能利用,增产效果明显。③节省劳力,灌溉,易实现自动化。但设备投资较大,消耗动力多。
给水栓节水灌溉的特点:
渠道防渗 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物价、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水费和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应协调水利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
(1)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
(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溉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溉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
(3)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
(4)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溉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

如何利用给水栓节水灌溉:
(1)合理运筹:对水源比较丰富、宽垄窄畦、地面平整的地块,可采取两水夹浇的方法;对地势一头高一头低的地块,可采取修筑高水渠的方法,把水先送到地势 高的一头,然后让水顺着地势往低处流;为防止出水口安装后在地里被机器碰坏,安装时须在出水口外面套上一个φ50㎝×80或100㎝的水泥管做为保护之用。在水源比较缺乏的地方,实行穴浇、点播(适用于点播和插秧的作物),一般可节约用水80~90%。
(2)巧改田畦口:据观测,长50米左右的畦,当水浇到70%~80%时,就可改浇另一畦,这不仅可防止畦尾积水和流失,还可节约用水20%左右。
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①输水系统节水。主要是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等减少水的无效损耗;
②田间节水技术。主要是雨水集流、地面灌溉技术改进和提高(如沟灌、畦灌、波涌灌、膜上灌等)、喷灌、微灌、滴灌以及化学、农学、生物学等保水技术;
③水源优化调配。其中包括灌溉预报、灌区水量调配、节水灌溉制度(灌溉定额、灌溉次数、灌溉时间、灌关键溉等)、劣质水和污水的利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