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表达
腺病毒系统是很受欢迎的可以在任何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瞬时表达的基因递送平台。对于难转染的细胞,如原代或非分裂细胞,采用病毒递送外源基因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选择。钟鼎生物采用293A腺病毒包装细胞系(含有腺病毒包装所必需的E1基因序列,是专为生产腺病毒和进行滴度测定而建立的),用于高滴度的copy缺陷型(E1和E3缺失)腺病毒的生产,以进行外源基因的表达。
逆转录病毒包装
腺病毒表达
腺病毒系统是很受欢迎的可以在任何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瞬时表达的基因递送平台。对于难转染的细胞,如原代或非分裂细胞,采用病毒递送外源基因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选择。钟鼎生物采用293A腺病毒包装细胞系(含有腺病毒包装所必需的E1基因序列,是专为生产腺病毒和进行滴度测定而建立的),用于高滴度的copy缺陷型(E1和E3缺失)腺病毒的生产,以进行外源基因的表达。腺病毒感1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除了一些抗腺病毒感1染的淋巴1瘤细胞。腺病毒是研究原代非增殖细胞基因表达的zui佳系统,它可以使转化细胞和原代细胞中得到的结果直接进行对比;不整合到染色体中,无插入致突变性。能有效进行增殖,滴度高:腺病毒系统可产生108 pfu/ml原液,浓缩后可达1010-1011 VP/ml,这一特点使它非常适用于基因cure。
腺病毒传播特点
宿主范围广对人致病性低,腺病毒载体系统可广泛用于人类及非人类蛋白的表达。腺病毒可感1染一系列哺乳动物细胞,因此在大多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中均可用来表达重组蛋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腺病毒具有嗜上皮细胞性,而人类的大多数的肿1瘤就是上皮细胞来源的。另外,腺病毒的copy基因和致病基因均已相当清楚,在人群中早已流行(70-80%成人体内都有腺病毒的中和抗1体存在)。人类感1野1生型腺病毒后仅产生轻微的自限性症状,且病毒唑cure有效。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遗传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 Johansen,1859~1927)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
20世纪初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以后,他的定律又在许多动植物中得到验证。1909年丹麦学者W.L.约翰森提出了基因这一名词,用它来指任何一种生物中控制任何性状而其遗传规律又符合于孟德尔定律的遗传因子,并且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这样两个术语,前者是一个生物的基因成分,后者是这些基因所表现的性状。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兼胚胎学家T.H.摩尔根在果蝇中发现白色复眼(white eye, W)突变型,首先说明基因可以发生突变,而且由此可以知道型基因W+具有使果蝇的复眼发育成为红色这一生理功能。1911年摩尔根又在果蝇的X连锁基因白眼和短翅两品系的杂交子二代中,发现了白眼、短翅果蝇和正常的红眼长翅果蝇,首先指出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可以通过染色体交换而分处在两个同源染色体上。交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不过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为止,还从来没有发现过交换发生在一个基因内部的现象。因此当时认为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也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一个交换单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