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生物菌种——菌种分离方法介绍
孢子分离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 1 )褶上涂抹法:选取新鲜、健壮、未开伞、未裂破的子实体,洗净后用75 %酒精表面灭菌2 分钟,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放入接种箱内,经熏蒸消毒12 ~ 24 小时,再按无菌操作技术将接种环在子实体菌褶上涂抹,把涂抹后带孢子的接种环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后置于25 ~ 28 ℃恒温箱内培养,可得纯菌种。
生物菌种价格
低温生物菌种——菌种分离方法介绍
孢子分离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 1 )褶上涂抹法:选取新鲜、健壮、未开伞、未裂破的子实体,洗净后用75 %酒精表面灭菌2 分钟,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放入接种箱内,经熏蒸消毒12 ~ 24 小时,再按无菌操作技术将接种环在子实体菌褶上涂抹,把涂抹后带孢子的接种环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后置于25 ~ 28 ℃恒温箱内培养,可得纯菌种。
( 2 )孢子印采集法:取灭过菌的载玻片、试纸或黑布,置于新鲜、未开伞或未开裂的子体菌褶的下方。经24 小时后,便落下孢子,形成印痕(即孢子印)。然后,用接种环或玻璃棒蘸取孢子,接种在平面或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恒温培养,可得纯菌种。
( 3 )孢子收集器采集法:孢子收集器由玻璃钟罩、培养皿、三角架、搪瓷盘等组成。钟罩下为一搪瓷盘,直径25 厘米左右,盘内先垫衬4~6 层纱布,放1 副9 厘米直径的培养皿,大盖口朝下,上放小的,口向上。然后,在上面小的培养皿上放1 只铅丝绕成的三角架,再将带孔的玻璃钟罩盖上,顶上罩孔用棉塞塞好,用纱布包好整个孢子收集器,置于高压灭菌锅或蒸笼内灭菌2小时。
孢子收集器灭菌消毒后,放入无菌室或无菌箱内。然后,用小刀割取1 块4~5 厘米大小的子实体,插在收集器内的三角架顶上(若无孢子收集器,也可用培养皿代替)。再置于温度24 ~26 ℃下培养24 小时,培养皿中便可见到白色粉状物,此即为孢子。此时,可将孢子收集器再移至接种箱内,取出培养皿,盖好,并在培养皿内加入10 ~ 20 毫升的无菌水,使孢子散于本中,成为孢子悬浮液。然后,再用无菌打针筒或吸管吸取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每管注2 ~ 3 滴。置于24 ~ 26 ℃温度下培养5 ~ 7 天,培养基上便可长出白色菌落。待菌落直径有0 . 5 厘米时,选健壮的菌落,再移接于另一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当白色菌丝长满试管时,便得纯菌种。
低温生物菌种——常用菌种介绍
巨大芽孢菌
巨大芽孢菌(Bacillus megaterium de Bary,1884):杆状,末端圆,单个或呈短链排列。1.2-1.5×2.0-4.0微米,严格好氧,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芽孢1.0-1.2×1.5-2.0微米,椭圆形,中生或次端生 。芽孢从椭圆形到长形不等;不能生成乙酰;菌株能运动,但运动缓慢,需要游离氧;发酵葡萄糖产酸;DNA的G+C含量为36%-38%。
接触酶阳性;水解淀粉和酪素;V-P反应和卵黄反应阴性。琼脂平板微波状,平隆,浅黄白色转浅灰白色至浅灰褐色,表面略有光泽,在马铃薯块上生长,由浅黄灰色变为灰色。液化明胶慢、胨化牛奶、水解淀粉。
工业上用于生产葡萄糖异构酶,巨大芽孢菌在回收贵重金属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还能降解土壤中难溶的含磷化合物,使之成为作物能吸收的可溶物巨大芽孢菌与球形芽孢菌混合培养时具有固氮增效作用,非常适合制成微生物肥料。
巨大芽孢菌作为一种重要解磷细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将其优化培养制成菌剂肥料使用,可以提高土壤肥质,增产增收。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巨大芽孢菌以其在土壤中的解磷作用而被深入研究,是工业上生产解磷固钾肥的常用菌种,同时在水体处理和提高烟叶发酵增香效果上有特别的作用。
巨大芽孢菌能降解有机磷药和曲霉。张广志等人从长期受有机磷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3株能降解胺磷和芽孢菌,其中2株为巨大芽孢菌。孙丰芹发现巨大芽孢菌TRS-3对曲霉AFB1有去除作用,其发酵上清液降解AFB1的能力达到78.55%。

生物菌种存活必备条件
1、保持土壤合理湿度
高温闷棚前,菜农多进行土壤翻耕,使得浇水水量极大,土壤湿度过高,通透性差,影响生物菌的增殖。因此,闷棚浇水时,要先起垄,浇小水保证土壤较为湿润即可,不要大水漫灌。
2、闭棚后不要立即升温
底肥需要生物菌发酵,若翻入土壤后立即浇水升温,多数菌种被扼杀,仅有少量嗜热菌可以存活,但粪肥发酵仅靠嗜热菌是完成不了的。
建议菜农翻地浇水后间隔几天,待土壤湿度降低,生物菌大量繁殖后再覆盖地膜、关闭通风口进行闷棚,此时低温菌种已经发挥作用,可以产生大量热量辅助闷棚,可大大改善闷棚效果。
3、促进生物菌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