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石碑上,我们见到的多数石碑碑首正是《营造法式》所规定的“盘龙”形式。但是盘龙的多少却视碑身的厚度而定,因此并非都是六条。陕西乾县唐代乾陵有一块石碑碑身特别厚,其碑首两侧各雕有四条龙,共计八条盘龙,不少碑身较薄的石碑也有两侧各两条共四条盘龙的。碑首上龙的盘曲姿态也并非都保持一种形式,除了在碑首两侧,龙体在正面盘曲的以外,也有的跑到碑首正面上来了,左右两条相对,有一颗宝珠;也
三门石雕牌坊生产厂家
在古代石碑上,我们见到的多数石碑碑首正是《营造法式》所规定的“盘龙”形式。但是盘龙的多少却视碑身的厚度而定,因此并非都是六条。陕西乾县唐代乾陵有一块石碑碑身特别厚,其碑首两侧各雕有四条龙,共计八条盘龙,不少碑身较薄的石碑也有两侧各两条共四条盘龙的。碑首上龙的盘曲姿态也并非都保持一种形式,除了在碑首两侧,龙体在正面盘曲的以外,也有的跑到碑首正面上来了,左右两条相对,有一颗宝珠;也有少量的石碑碑首外形如法式中笏头碣的形状,呈简单的方形而双肩抹角,但是在正、背两面仍用雕龙装饰。
碑身是石碑的部分,前后两面都可供书刻文字,所以有许多碑身不做装饰,如果有装饰也都集中在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正面的周边。装饰所用纹样多为龙纹与植物枝叶纹,或者是它们二者结合的草龙纹。在唐代的许多石碑的侧面可以见到卷草纹的雕饰。卷草是一种植物的枝叶,它的特征是形象丰满,线条潇洒,被称为“唐草”,成为装饰花纹发展高峰的标志。在不少清代石碑上,石碑两侧及文字四周的边饰多喜欢用龙纹,而且又是高浮雕,突起的龙纹反而使石碑显得缛重,有损于石碑在造型上的完整与端正。

从总体造型上看,器质显出一种既身负重压又并不感到十分吃力的神态。形状方直的碑座,外形都很方整,但在座的四个垂直面上却多有雕刻装饰,尤其在前后两个面上喜用龙纹,有的双龙对峙,有一颗火焰宝珠;有的双龙游弋于宝山浮云之间;有的用草龙装饰,作为龙身、龙足的草纹满布碑座。这些雕饰多用不高的浮雕以保持碑座的完整性。有的用高浮雕的碑座,由于雕刻太突出,反倒破坏了碑座的整体形象。

墓志铭,包括墓志、圹志及墓表。东汉开始将碑立于墓地正前方。碑上刻有墓主的官爵、姓名、生辰年月。后来,在碑上还刻着墓主的家世和生平业绩,并加以颂扬。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曾多次禁止立碑。他们认为“汉以来,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205年)曹操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晋武帝咸享四年(278年)又诏曰:“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由于几次禁止立碑,于是墓碑转入地下,从而产生了墓志铭。从唐代盛行至清初之间,有大量墓志铭出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