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的优势:
与传统灌溉施肥措施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提高水肥利用率,保证水分、养分均衡供应每棵作物,从而省水省肥,降低用量,使农产品更加安全。以葡萄为例,采用水肥一体化后需水5-10m3/亩,比传统漫灌节水30%-40%;
葡萄通过开沟回填方式常年需使用复合肥100kg/亩,钾肥20kg/亩,二铵30kg/亩,而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后仅使用液体肥55
水肥一体砂石过滤器项目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的优势:
与传统灌溉施肥措施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提高水肥利用率,保证水分、养分均衡供应每棵作物,从而省水省肥,降低用量,使农产品更加安全。以葡萄为例,采用水肥一体化后需水5-10m3/亩,比传统漫灌节水30%-40%;
葡萄通过开沟回填方式常年需使用复合肥100kg/亩,钾肥20kg/亩,二铵30kg/亩,而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后仅使用液体肥55kg/亩。惠生园生态农场常规浇水施肥需要8个工人6天干完,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每次浇水施肥仅1个工人2天干完,比常规节省人工90%以上。
关于印发《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推动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肥一体化是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肥一体化未来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用水时,要坚持依法管水和科学调度,打击偷水、抢水等行为。维护用水秩序和合法用水权利,为灌区创造良好的环境。灌溉期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编,进行流量监测和调度情况分析,计算各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奖罚考核。同时认真分析灌溉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提高灌溉的水利用效率。
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也要很高。调度工作人员了解系统的基本情况,如机组配置,出流能力,取水口位置以及输水能力。近年来灌区水量调配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满足了农业在关键需水期的用水,提高了用水效率,扩大了用水的市场,实现了节水增产的双赢。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对于智能施肥方面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原理,系统通过土壤氮磷钾传感器、营养液PH、EC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到农作物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过土壤养分的监测数据来自动挂控制施肥系统,当土壤养分标准值,系统可以自动打开施肥系统,当土壤养分达到标准值以后,系统有可以自动关闭施肥系统。通过这样有数据支撑的施肥,让农作物施肥更加合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根区水肥的本质到底可以分为哪四类呢?
、干旱半干旱区需水补水型水肥一体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指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灌溉需求发展起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如新疆的棉花水肥一体化技术、内蒙古马铃薯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等,该技术的特点是灌溉周期基本固定,降水量较少,灌溉时间可以固定;由于灌溉周期固定,施肥周期是按照作物需肥规律与灌溉特征设计;该技术的优点是水肥按需供应、气候干旱少雨。
第二、季节性干旱区补水补肥型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是指东北等湿润为主,但是存在季节性干旱的地区,该区域普遍存在季节性干旱,但是也存在季节性多雨湿润,干旱期需要灌溉,雨季不需要灌溉,该技术的特点是灌溉周期部分固定,部分不可控,因此施肥周期和施肥模型无法完全提前设计,需要通过水一体化技术的水肥同步和补肥相结合。该技术的代表类型是东北地区发展起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第三、湿润半湿润区控水施肥型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主要是指南方多雨区域的特色林果业上发展起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的特征是区域基本上不缺少,灌溉只是补充,施肥是直接需求,同时作物多为林果和设施农业,但是作物根系范围不确定,施肥模型不确定,水肥一体化主要解决的施肥便捷问题,同时存在阶段性土壤含水量过高,无法合理的施肥问题。该技术的代表类型就是南方香蕉、火龙果、柑橘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第四、设施基质下水肥同步型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基于设施农业和无土栽培发展起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的大特征是水肥完全人为控制,多数水肥可以重复利用,而且该技术的水肥一体化是全营养液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控制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的代表类型是设施农业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