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应包括项目、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 与管辖区域,同时明确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主体。
(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可根据规划建设内容,按照功能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3)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根据 GB/T 50434 确定水土流失 防治标准等级与相应的防治指标,其中林草植被覆盖率指标可结合区域绿化率综合确
水土保持方案收费
(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应包括项目、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 与管辖区域,同时明确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主体。
(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可根据规划建设内容,按照功能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3)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根据 GB/T 50434 确定水土流失 防治标准等级与相应的防治指标,其中林草植被覆盖率指标可结合区域绿化率综合确定。
(4)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根据区域规划建设内容、建设时 序,分近期和远期确定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对规划已明确近期实施的建设内容应进行分区措施布设,包括表土利用 和防护、弃渣综合利用方案和弃渣场防护措施等;对规划未 明确的远期建设内容,可按线型和点型分类提出水土流失防治要求。
(5)施工要求。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要求应符合 GB50433的规定,施工进度安排应说明各项措施对应于主体单项工程 的施工时序,分区列出水土保持施工进度安排表。
(6)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明确监测范围与时段、监测内容和 方法、监测点位和频次,按有关规定提出监测成果及报送要求。 (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根据区域规划设计和《生产建设 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估算近期水土保持投 资,匡算远期水土保持投资;明确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保持 监测费及相关独立费用。
区域内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水保〔2019〕160 号文 明确了区域内水土保持方案实行承诺制或备案制管理,但在操作层面上如何实施?入驻项目开工前是否需要填写水土保 持方案登记表,并向区域所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 区管理机构报备,同时细化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已建成区域是否需要补报相关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设计文件并报批?建议除按 照相关规定开展区域水土保持评价工作外,入驻建设单位在 项目开工前应当填写水土保持方案登记表(可由或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标准格式),并向区域所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区管理机构报备。为体现强监管要求,区 域内除已完成区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批的项目外,其他已建、在建 项目均应当补报区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登记表并报备,同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如单纯依靠与地方有限的投资进行人工植被建设,条件尚不具备,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应把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工作的立足点从人工治理为主、因害设防建立控制体系,转变到从消除导致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出发,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措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从而实现生态自我修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来加快生态环境改善的速度和步伐。不能局限于过去那种哪块地有流失,就把相应的措施摆到那里治理的传统做法,而是要立足于一个地区、一条流域水土资源的实际,根据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在划分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基础上,将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工作的重点、资金的投向集中到生产用地的水土保持改造和生产力提高上,通过水土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促进生态用地的化,通过消除水土流失人为因素,实现生态用地的植被恢复,进而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作者: 来源:)